前言:

  台灣人口共23,377,515人,人口組成以漢民族台灣原住民族兩大族群為主。其中漢族可再依據遷徙來源與風土民情而蓋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三大族群。而台灣人與中國大陸、東南亞等地區人民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所謂的新住民之稱。依據2004年台灣人口學會的一個研究:福佬人約70%、客家人約15%外省人約10%、原住民約為6% 台灣人口組成

↑台灣人口組成。

眷村人口分佈

  一九四O年代末期,兩岸局勢丕變,國民政府為了照顧當時的軍人及其眷屬,開始了眷村的設置。於1982年,全台灣眷村若不計違建,面積達2000公頃,當時面積最大的眷村是台南市的「精忠三村」。至今,眷村已有超過六十年的歷史,全台總計曾經有886個眷村十萬八千多個眷戶,主要分佈在台灣北部中部南部等區域。依不同類型分類,人口分部狀態如下:

台灣眷村分布圖

↑台灣眷村分布圖

1〉眷村數量最多的前五縣市:

第一名:台北市

第二名:台北縣

第三名:台中市

第四名:桃園縣

第五名:高雄縣

2〉眷戶最多的前五縣市:                               

第一名:台北市(18138戶)

第二名:桃園縣(13244戶)

第三名:高雄市(12651戶)

第四名:高雄縣( 9640戶 )

第五名:臺北縣( 9611戶 )

3〉以軍種區分的眷戶數量:

                                    第一名:陸軍眷村

                                    第二名:空軍眷村   

                                    第三名:後備司令部

        隨著台灣社會的人口成長與政經發展,國防部在更新老舊房舍的考量下,陸續於一九八年代開始推動眷村改建。對於政府部門而言,眷村改建意謂著一種更有效率的土地使用方式,也是台灣整體社會變遷的一種必然趨勢;可是對於眷村住戶而言,眷村改建意味著居住環境與人際關係的重大改變,對於文化保存而言,眷村改建則是一次巨大的衝擊與損失。因此如何在眷村拆遷之前,設法將眷村文化保留下來並予以活化也就有其重要性和時代意義。

 

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台灣人口
  2. 文化部-北區眷村故事文化光影

 

圖片來源:

  1. 維基百科―台灣人口
  2. 文化部-北區眷村故事文化光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