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文字特色 中國字的形體結構獨立而且完整,形成一個近似方形的字體,每個字就有其單獨的意義,這是它和其他文字最大差別之處。 中國字在形體上是由「象形」開始,進而發展出成千上萬的字,因此它具有從繪畫中描繪物體輪廓的特性。中國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它的每一個字,不只可以發出一個聲音,而且還有聲調的區別。從文字意義上來看,將「人」字和「言」字合起來就成為「信」字,將「止」字和「戈」字合起來就成為「武」字,這些經由「會意」的方法創出的文字,讓人體會出中文是一種極富哲學意味與智慧的文字。 中國字的構造理論 根據後世人分析中國字的構造可歸納成六種理論,這六種理論稱之為「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之法」,因可產生新字;轉注、假借是「用字之法」,因不能產生新字。不過,我們要注意這六書是研究中國字結構所得到的結論,而不是古人真正依照這六種理論來創造文字。 下面我們參照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來介紹構造中國字的「六書」: (一)象形 許慎的說法:「象形者,畫而成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隨體詰詘就是指隨著物體的自然形狀,彎彎曲曲地描繪出來。例如:
(二)指事 許慎的說法:「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換句話說,初看起來可以認識,再細觀察就能了解意義。例如:
(三)會意 許慎的說法:「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換句話說,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字。而這個新的字的意思可以從組成它的「文」涵義領會出來。例如:
(四)形聲
許慎的說法:「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就是「形」與「聲」的配合,「以事為名」指的是事物的形;「取譬相成」指的是事物的聲。例如:
(五)轉注 許慎的說法:「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謂「建類一首」,是指文字的的聲韻相同,唸起來有押韻的感覺;所謂「同意相受」是說文字的意義相同,可以相容相通。所以轉注就是語基相同、意義相同的不同文字間的轉相注釋。例如:
(六)假借 許慎的說法:「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換句話說,是指利用已造出的同樣聲音文字,來替代未造出的文字。例如:
主要資料來源: 視覺素養學習網 http://vr. theatre. ntu. edu. tw/fineart/chap11/chap11-01. 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