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朔過往
 

(取自於網路)

 

曹謹

 

曹謹,字懷樸,初名瑾,河南省河內縣(現在改稱沁陽市)人。

曹謹生於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卒於道光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享年六十三歲。謹自幼失怙,嘉慶十二年,舉鄉試得解元,三次會試落第,後以大挑一等任知縣,籤分直隸,歷署平山、曲陽、威縣、饒陽等縣。道光十四年,揀發福建省將樂、閩縣,十七年春正月,知鳳山縣。 

 

  道光十六年,台灣府台灣縣、鳳山縣逢大旱。當時鳳山縣平疇萬頃,但是水利未興,一遇乾旱,盜賊四起。曹謹上任伊始,於是巡視田隴,至九曲塘畔,見下淡水溪滔滔水流,大嘆曝殄天物。道光十七年五月,乃召集士紳耆老,徵召巧匠,開九曲塘,築隄設閘,引下淡水溪之水,用來灌溉鳳山平原,開五孔涵門,築堤攔水,以備啟洩洪水之需。 

(取自於網路)

(取自於網路)

  開圳工程艱鉅,時有無知鄉民阻撓,曹謹在公餘之暇,常常徒步前往工地,與工人話家,因此工人們皆不敢懈怠。道光十八年冬,圳成。次年,知府熊本奉巡道姚瑩之命,到鳳山巡視水圳工程,大為讚賞,除命名「曹公圳」外,並上奏朝廷表揚開圳之功 
  曹公圳造福地方,收穀倍於往昔,民樂厥業,家多蓋藏,盜賊不生。地方仕紳感念,於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0年)在鳳山為曹謹立祠,後又將祠改為「曹公廟」,春秋俎豆,迄今不輟。 

(取自於網路)

(取自於網路)

 

  曹謹是鳳山地區家喻戶曉的賢明知縣,鳳山市區有:「曹公廟」「曹公路」、「曹公國小」、「曹公里」、「曹公巨樹」來紀念他。曹謹是清朝一位愛民如己的賢吏,也是一位水利工程專家。曹謹在鳳山縣興水利,開圳鑿塘的事蹟,至今傳頌不絕。曹謹,出生時名瑾(中年後改為「謹」),生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農曆九月二十六日,卒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潤四月十八日,享年六十三歲。曹謹幼年時喪父,由母親撫育成人,聰穎好學,嘉慶十二年(1807年),二十一歲參加河南省鄉試,中丁卯科解元(舉人第一名)。連續參加京師會試,未能金榜題名,而由禮部主考官在落第舉人中,以口試「大挑」一等授知縣,籤分直隸,歷署平山、曲陽、饒陽、威縣、豐潤、寧津等縣。

 

  道光十四年,揀發福建省將樂縣。十六年,署閩縣,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這一年台灣府嘉南百餘華里亢旱歉收,饑民淪為盜賊。

  巡撫決定派曹謹,到鳳山縣接任知縣。而開啟鳳山縣水利事業的新里程碑。

 

(取自於網路)

 

事蹟:功蓋鳳山,既去民思

  《鳳山縣采訪冊》<列傳、宦績>記載:「戊戌,功峻,凡掘圳四萬三百六十丈有奇,計可灌田三萬一千五百畝有奇。蓋由淡水溪決堤引水,於九曲塘之坳壘石為門,以時蓄洩。當其啟放之時,水由小竹里而觀音里、鳳山里,又由鳳山里而旁溢於赤山里、大竹里,環縣城,達署內,中建水心亭,水之消長,一望而知。在任五年,繕城郭,修衙署,勤聽斷;士涉訟庭,面斥不恕。去之日,祖餞者至數千人。咸豐十年,民思舊德,構祠三楹於書院東偏,每遇誕期,輒召梨園設酒醴以遙祝之。」

 

  參照上文,曹公「在任五年,繕城郭,修衙署,勤聽斷;士涉訟庭,面斥不恕。」鳳山縣為府南沖要,周圍五百餘里。曹公在開圳之餘,親自巡行境內漢人及原住民村落,鼓勵大家勤奮工作,問疾苦,詰盜賊,剔弊除蠹,順民之欲,而次第施之。先後在道光十八至十九年間,仿照他家鄉的懷慶府城,在既有的鳳山縣新城的六座城門上,增建城樓,供作防禦警戒之用。另在城之四隅建砲台六座,以防範西方強敵來襲。又在城外鑿濠塹,周圍一千一百二十丈,深八尺,寬一丈一尺。目前在鳳山市區仍存有「東便門」及「平成」、「訓風」、「澄瀾」砲台三座,由內政部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其上花崗石橫額題字,可能來自曹公手跡,護城河尚保存於鳳山市區。

參考文獻

http://cgcanal.moc.gov.tw/chinese/html/caogong/a/caogong-a-1.html

 
TOP

建議螢幕最佳解析度1024*768│2013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設計與維護: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