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

結構製作

    相信各位「沒吃過豬腳也看過豬走路」一般天燈上大底小,有四個面,底部為圓形,中間是空心的,充滿熱氣後,成孔帽狀,但你知道它是怎麼做的嗎?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進天燈的結構和古早天燈的製作方法吧!

    天燈的結構非常簡單一共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主體和支架,支架主要是由鐵絲和竹條所組成;主體由四張宣紙黏合而成,而製作方法如下:

1.  準備竹齡三年的桂竹﹝該竹齡之硬度和保存度最適合天燈﹞、五張宣紙﹝其中四張長140公分寬90公分﹞、一張、浆糊、膠帶、一條十四號鐵線﹝80公分﹞、一條50公分鐵絲

2.  劈竹:將桂竹裁成七十四吋,代表大吉的數字,再將其縱劈平分成等四份(十字型的兩刀)

3.  修竹:劈開之後將竹節凸起竹片削除並將四分之一的七十四吋桂竹削平整,再將切下0.5公分寬七十四吋長的桂竹條

4.  拉圓:將0.5公分寬七十四吋長的桂竹條慢慢拉成正圓型並留約6公分的銜接處用膠帶黏合﹝注意不要被竹條割到﹞

5.  鐵線上架:將整個正圓型平分成等三份,並記下這三點,先取十四號鐵線﹝80公分﹞將其中間折成L型,兩端分別繞在其中兩點,用鉗子壓緊固定,再用50公分鐵絲用相同方法固定一端於剩下一點,另一端繞過L型的角回來,再夾緊兩鐵絲交點並用50公分鐵絲剩餘的那一段在其本身上順時針繞一圈﹝要注意支架的平衡,兩鐵絲交點約在圓心,50公分鐵絲多餘的不要剪,固定浸泡過油的金紙用﹞

6.  裁紙:將四張長140公分寬90公分宣紙裁成天燈之形狀﹝可利用對折之方式以確保其對稱;利用重疊之方式以確保其完全相等﹞

7.  黏合:將四張裁成天燈形狀之宣紙重疊、鋪平﹝天燈底面向自己﹞,首先第一張之右側向左對折﹝無須摺痕﹞,接著第二張右側略往內縮﹝無須摺痕﹞和第三張右側取1.5公分的間隔,然後在第三張右側凸出之範圍﹝1.5公分的間隔﹞塗上均勻浆糊並向內包,黏和後這一組右側﹝第二、三張﹞向左對折﹝無須摺痕,在第一張下﹞,再將第一張之右側折回並以相同方式黏合﹝如第二、三張,二→一;三→四﹞這一組右側﹝第一、四張﹞向右折;將整疊宣紙翻面,接著第二張包第一張,第四張包第三張。﹝口訣:三包二,四包一,翻面二包一,四包三﹞

8.  上蓋:小心將黏合後的四張宣紙撐開,在計算天燈頂部缺口大小後黏上一個適合的宣紙蓋﹝要確定密封﹞。

9.  下框架:將完成主體的天燈翻轉,框架凸起面相內取天燈下緣之上三公分左右上浆糊包住竹框,有鐵絲的部分把它壓下去。

經過以上的手續一個靈巧的天燈就要完成了!

參考資料:

   simpson在平溪-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asoli/100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