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獅簡介
首頁 
專題簡報 
故事的開始 
台灣花獅簡介 
獅頭製作技法 
花獅達人專訪 
學生實作獅頭 
影音媒體展覽 
活動心得紀錄 
參考文獻 

 

      「舞獅」台灣俗稱「弄獅」,「舞獅」所組成的團體,稱為「獅陣」或「獅團」。台灣民間獅陣(團),大多由一位精於武術、地位較顯著的長者負責,有時還會下場露一手,以展示看家本領。弄獅時一人頂獅頭,一人俯身偃背藏在尾端,鑼鼓響起,兩人就在場子裡舞出模仿獅子維肖維妙的各種姿式,不論是台灣獅獅頭的形式或表演舞獅的姿態都十分美麗而吸引眾人的目光。

 

一、 發現台灣獅頭

      說到「弄獅」,相信大部分的台灣民眾並不陌生。每逢廟宇慶典或者是佳節活動,「弄獅」常常是最受觀眾歡迎的重頭戲。看著這舞獅的舞者,步伐虛虛實實、變幻莫測,把獅子的動作神情表演得維妙維肖,而各式各樣的表演,更是常贏得圍觀民眾的滿堂喝采。

      然而,其實很少人知道,這製作獅頭和「弄獅」可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而且還有地域上的差別。最早傳入的是「閩南獅」,後有「客家獅」、「廣東獅」、「北京獅」陸續傳入。「閩南獅」在台灣落地生根後,長期受到受民情風俗、生活習性、地理環境及多次殖民文化等因素影響而成就了現今的「台灣獅」。「台灣獅」因此逐漸成為獨一無二,成為代表台灣文化明顯與深具意義的鑑別度。

      舞獅,具有鎮邪避煞之功用。早期年節期間或是新店開幕,國人都習慣請獅陣前來「弄獅」,獅陣進入新居建築,四處遊走,配合咚咚的鼓聲,使原本空蕩蕩的地方充滿活力,很有吉慶之意。

      施順榮老師是鹿港土生土長的,人稱「獅頭」,三十多年將近四十年製作獅頭的生涯中,施順榮創造了很多項第一,他為泰山鄉公所完成台灣最大的一個花獅獅頭,直徑有152公分,全長600公分,使泰山成為全台最具舞獅文化代表性與話題的鄉鎮。

      施順榮的「台灣獅」創作以傳統手工為主,製作過程中由挖田地的泥土作泥胚開始,融合「三山五嶽」的觀念,塑出「台灣獅」面型,經紙糊、架框、上色、彩繪,再配上五行、八卦,一個個獨特的「台灣獅」面具因此活躍起來。

      相較於坊間很多「台灣獅」都顯現出「威武」令人生畏的獅頭,而施順榮老師意識到台灣獅頭逐漸面臨到傳承青黃不接之際,因此不斷思考如何創新「台灣獅」的獅頭形式,讓更多人能喜愛「台灣獅」甚至讓「台灣獅」藝術化,因此他自創出「鹿港花獅」,在施老師創作的「鹿港花獅」的很多正面,每一張臉看上去都是張笑臉,而且相當討喜可愛,如果由側面看則是威而不怒,這樣的創作能力只能說是鬼斧神工般的功力。

 

二、 花獅誕生

      施順榮說,早期傳入台灣的獅頭製作是以廣獅為主,但是近年閩獅逐漸冒出頭,閩獅係沿襲北獅,造型酷似真獅,舞動以跳躍為主,與南獅的威猛各異其趣。施順榮原是廣東獅的製作高手,但希望發揚台灣獅〈閩獅〉的文化,因此精緻改良成台灣特有文化的「鹿港花獅」,獨創的立體花臉魅力,用色大膽,圖騰已顛覆傳統台灣獅的造型。開口,是鹿港花獅的「品種」之一,內外結構都與傳統不同,施順榮認 為,所謂發揚傳統不是保守固有,而是可以創造傳統,追求新的定位。施順榮指出,所謂獅頭有「三山五嶽」的基本要求,三山是額頭、鼻、下頦,再加上兩側的顴骨即成五嶽,必須要端正,臉部要帶金木水火土五行,即白、綠、黑、紅、黃五色,而做獅子的表情是很困難的,他從中體認到相由心生的道理,獅子的表情,其實 與製作人 有相連的關係。 施順榮說,獅頭的第一要件就是能舞動,因此材質要紮實。舞不起來的獅頭只是裝飾品,廣東獅與北獅造型屬立體中空,台灣獅是半立體,較為平面不開口,像是他專為小朋友所設計的「鹿港開口花獅」,造型集台灣獅、客獅、廣東 獅、北京獅之大成,為了讓小朋友舞弄順手,他把開口花獅的內部加裝彈簧,省力堅固也不易毀損,可供一人或二人舞動,這項創新,也使他增添更多花花獅界的揮灑空間。

 

三、 花獅鉅作鑑賞

 

彰化縣立橋頭國民小學 彰化縣社頭鄉橋頭村員集路三段528號(郵遞區號511) 電話:(04)873-1265 傳真:(04)87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