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八堡圳探索 ﹥治水工法

  網站首頁 網站導覽頁 二八水概況 開圳名人榜  
跑水節盛典 觀光自由行 幕後二三事 相關資源網
 
文字導覽 影音導覽 治水工法 時光隧道

治水工法

   

「林先生」所傳授予施世榜的治水工法叫做「堰堤土工法」。其器物的名稱叫做「石苟苟,台語音ko5),是一種導水工具。二水人又將之稱為「籠仔苟」或「壩籠」,是「林先生」指導施世榜如何引導水流,導水入圳的人工導水法。

一、緣起

壩籠(石苟)的發明使用,是源自於八堡圳引水源頭(今濁水溪中游南投縣名間鄉與竹山鎮交界名竹大橋附近),為解決水位豐枯變化大的問題。每逢春夏季豐水期,常因河水瀑漲,河道流向變更改道,而影響下游平原灌溉水源;然而,秋冬季時又雨量稀少,必須增加輸水速度及水量以供農用,於是便創造出這種人工變更水道及攔堵水流的祕法。

二、使用材料

此工法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竹藤、木板或竹,以及石塊。先用藤紮木或竹,編紮成上廣下狹狀如筍的器具,俗稱「苟」。然後,於使用時,依照由上游往下游的方向放置,連結成圍,並且以大小石塊填入壩籠內攔倒溪水,因此這項工具又名「石苟」。

三、類型

石苟依其型體可分為「角苟」和「圓苟」兩種。

1.角苟頭寬十二尺。體積較大,承力也較大,則使用圓木為材料。

2.圓苟頭寬七尺,高度約六尺,亦可依需要加減。但其高度最大規格為十二尺。圓苟因體積小用桂竹。

編紮石苟通常需要熟練的綁苟老手,也就是綁苟師傅,每粒苟依其苟型及大小平均至少要需要師父及其工人共二位以上。

四、發包流程

每年年底水利會會舉辦公開招標,把翌年的導水工程發包出去,決標後得標包商就要依約接受水利會指揮施工,年度工程得標包商即需用牛車將所採購的大竹 (搭臨時便橋用,通常用麻竹) 、圓木、桂竹、藤竹 (紮苟材用) 、稻草 (裝填石縫間之空隙以減少漏水,影響流速及流量) 等預為堆積。包商包下年度工程,在未發生災害之前,尚須預製數粒苟作為應急之需。

除此之外,包商還要提早與在地二水鄉或鄰鄉溪州下水埔 (大庄) 一帶的施工師傅,如:綁苟師傅、下水師傅、天牛絞盤師傅等等,送禮金 (定金) 預作合約,以便掌握人力來源,避免臨到關頭卻無人可用。至於小工、打石工,則由師傅自行臨時招聘。萬事都齊備後,只待施工通知,便可以開始進行石苟的編製了。

五、使用時機及使用情形

石苟使用時機一切都要視溪水變更水道或攔堵水流而定。每年秋冬枯水期 (十月至翌年五月),雨量稀少,河流乾涸,為了減少輸水損失,同時增加輸水速度,延長引水圳路需變更水道的時後,即會使用。

另外,在春夏豐水期 (五月至九月),常常因為設在河床的臨時攔水壩籠被洪水沖毀,使得河水流水瞬間變更方向。此時,便必須及時變更水道,開挖新的引水道,導入水圳內。而這些變更水道或攔堵水流的工程,就必須使用到石苟了。

使用上,通常以角苟為主,圓苟為輔。將圓苟置於角苟與角苟內側,填補空隙,以輔助角苟功能的不足之處。至於「天車」(WINCH)主要在帶水下苟時使用,是控制苟的方向的重要工具,同時亦是豐水期人工下苟時所不能缺少的工具。

人工下苟安放的方法,在枯水期時不必分上下游,任何一個方向均可安放。因為施工容易,一天之內可以安放百粒苟。然而,如果是在豐水期的時候,則必須由下游循上游放置石苟。安置石苟時,苟頭的正面需要五至六人,苟尾二人,苟之兩側各一人,合計至少得十至十五人搭設一個石苟。同時,安苟需要熟諳水性,且老練的下水師傅從旁指導,並配合水利人員監督安置。在豐水期下水搭苟因為施工不易,一天下來往往做不到十粒。至於苟中填塞石塊的工作,那就要交給填石師傅了。

   
 

「林先生」所傳授予施世榜的治水工法──「堰堤土工法」。

 
   
  堰堤土工法的秘訣,是用石苟攔導溪水。 匠工在急流河床中放置的石苟。  
   
  匠工製作石苟時的情形。 製作完成的石苟  
匠工於河床鋪竹橋放置石苟的情形。 濁水溪石苟堰堤攔導溪水。

 

 
參考資料:賴宗寶《二水采風》

回八堡圳探索首頁
 

回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