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圖為基隆海港大樓) 台灣優越的地理位置,時他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便成為一個多元族群聚居的島嶼,就歷史的角度觀之,多元正式族群發展的重要動力。海洋所代表的特質是開放包容與,此一文化已逐漸深植台灣本土,並融入社會整體發展。四百多年前,西方政府的殖民代表了台灣與世界主要海權文化的接觸;透過海洋,這個美麗之島經歷了東西方文化與統治制度交流,在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條件下,形成了一個豐富的海島文化。在展場入口,隨著黑潮意象往前,我們可以感覺到潮水一直持續帶來南方的養分,對台灣的氣候、生態產生很生的影響;隨著潮上岸,我們就能跟著幾百年前探險者的腳步,親眼看看台灣的原始風貌。 台灣在17世紀被劃入了航海冒險的範圍,但是台灣是如何與世界接軌,成為現代文明的一部分呢?海洋是當時唯一的答案。透過台灣古今對外聯絡主要航線,了解船舶是如何將台灣與世界連結起來,清代往返大陸、台灣之間僅開放了鹿港、鹿耳門等港口;日治時期受總督府委託,開始有固定航線,西部有停泊基隆、安平、高雄等港口,在東部的港口只是一處可上岸的海灘,接駁使用的舢舨,海象不穩定,家上狂風巨浪經常會造成人船翻覆。在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配合航運與鐵路建設,形成台灣的交通網,當時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船運的便利。 參考資料:長榮海事博物館導覽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