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泛指以各種手段以取得魚一類生長在水中動植物的一類行業。漁業狹義上指捕撈漁業(又稱捕魚業),可細分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此外,漁業還有一種叫養殖漁業(或稱水產養殖)的產業。漁業屬於第一產業,除了魚肉以外,魚油等。
海洋對陸地上的人們來說,總是相對神祕的,我們常常聽靠漁業維生的人們自稱為「討海人」,意即靠海洋產物─捕獲魚蝦、海產等作為販售獲利的方法。
海洋產物─ 台灣最著名的海洋產物,即旗魚、烏魚及黑鮪魚
鏢魚船:
旗魚生長區域位於台灣北部及東部海域,特色為肉質鮮嫩美味。捕捉旗魚的船隻,源自日據時代,形態為尖頭平底的和船,在動力化後,船艏加裝突出的鏢臺,以帶有鏢繩的鏢槍捕捉旗魚,由於獵捕旗魚非常危險,而無懼的精神充分表現出漁民強悍堅韌的特性。
(↑ 圖為捕旗魚船,陳列於淡江大學海事博物館)
烏魚船:
每年冬至前後,當海水溫度驟降時,烏魚群便隨著洋流南下,沿著台灣海峽,烏魚從遼東半島、黃河及長江口南下避冬,洄遊至台灣海峽南部,高雄縣茄萣鄉位於烏魚洄游的南端,此時的烏魚最為肥美,魚卵更是成熟豐美,是最佳捕捉點。茄萣漁民在1960年代引進新式巾著網漁船,以兩艘船為一組,合作下網圍捕,漁獲量大增,有「烏魚故鄉」之美名。
黑鮪魚:
黑鮪魚屬於高度跨洋性迴游魚類,我國黑鮪魚資源主要為北方的黑鮪的亞種「太平洋黑鮪魚」,產卵季節時洄游至溫帶水域,產卵場在爪哇、印尼與澳洲的西北部一帶的海域。我國漁船作業,集中在南緯20至40度海域,六月至九月,漁場分佈在中、南印度洋海域,十月至次年二月,則分佈在西南印度洋海域。獵捕黑鮪魚的漁民通常獨自作業,在琉球到菲律賓之間的海域,透過祖傳經驗尋覓魚蹤。沿著黑鮪魚迴游路徑,以剝皮魚、河豚、魷魚或臭肉為餌,以延繩釣方式,每隔10公尺放下一個粗大釣勾,整排釣勾距離可以達到50公里。 一支釣釣法(Pole and line)、拖釣釣法(surface trolling)
海上風象─
遠離陸地,海是個深不可測的未知領域,尤其最可怕的情況是,在暴風雨的海上,船舶在狂濤中向前奮進!挑戰的是船舶的堅固,航海者的毅力、判斷能力、膽識以及合作無間的團結力!
航海探險─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海洋的那股好奇就從不間斷,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每次的冒險都是人類對海洋另一端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心的證明,本專題研究的宗旨,主要為探究航海相關知識,船舶的類型以及依照各種特性分類的形態等相關認識,讓對於航海、船舶有興趣的人們能夠有更豐富的了解。
參考資料:
- 福爾摩莎海洋文化資訊網
(http://163.29.7.39/wiki/index.php?link=txtindex.php&kid
=347&kkid=389)
- 烏魚的成長及分布
(http://www2.mtjh.kh.edu.tw/~cyber9303/growth/b5401.htm)
- 黑鮪魚介紹
(http://tuna-taiwan.myweb.hinet.net/A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