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砲臺  

 

 

一、建築特色

  1869年新建小白宮是棟殖民地式建築,為西班牙白堊回廊式建築。因白色牆體,而稱為為小白宮。外設有走廊,根據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鄉村建築與印度熱帶建築拱廊創造出的一種新樣式;小白宮中有11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具有規律對稱的特性,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而在東、西、南三面的拱券回廊,除了添加視覺效果的美感之外,還可增加光照面積,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小白宮內門窗的位置均與回廊拱圈相呼應,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更方便由室內觀賞室外景色。

小白宮的側面

【組員親自拍攝】

、歷史故事

  清、日在1895年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1896年日本統治台灣滿一週年,便在台北舉行盛大的「台灣始政週年紀念典禮」以誇耀其豐功偉績,因伊藤博文是日本奪取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總督府特邀他到台灣來參加。

以前的小白宮 現代的小白宮

今昔對照【圖片來源自 魅力淡水】

  當年伊藤博文從日本武豐港搭乘吉野號軍艦,典禮後(20)由台北抵淡水(滬尾),因埔頂地處山丘上,可眺望滬尾的山光水色美景,因此,伊藤博文一行抵滬尾後,即分別住宿於埔頂的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今小白宮)

、近代史

  民國57年受葛樂禮颱風破壞屋頂全面翻修,至民國59年完工。民國74年,依財政部指示,大幅整修並加高圍牆,改變了清代圍牆外觀。民國80年,海關總稅務署改名為財政部關稅總局,小白宮改為財政部關稅總局淡水招待所。民國84年(1995)年,淡水鎮公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報小白宮為古蹟,不料關稅總局回文,告知小白宮已在同年4月奉報核准提前報廢,計畫改建為員工宿舍大樓,

  民國86(1997)年1月12日在立法委員盧修一的堅持下,率領搶救小白宮,民國86(1997)年2月25日,內政部古蹟評鑑小組評定小白宮具有歷史意義,在建築上也具有其獨特的價值,正式公告為三級古蹟,正式名稱為「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至民國94年8月10日經台北縣政府公告,更正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資料整理自 魅力淡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