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江洗港 ---

 

竹南的端午節特別不一樣。

已有百年歷史的洗港祭江活動,

不但是祈求平安,

而是充滿著對先民艱辛開發中港整個過程的感恩。

 

 

| 點睛祭江 | 午時取水 | 喚醒穿山甲 | 端午立蛋 | 白蛇傳說 | 菖蒲避邪 | 祭江洗港 | 士林端午紀錄 |

 

祭江洗港

 

圖片來源:超然臺

 

祭江
洗港

竹南中港慈裕宮端午節洗港祭江

 

端午節「洗港」的祭江活動,是國家三級古蹟,苗栗縣竹南鎮「中港 慈裕宮」年度重要祭典活動。更是華人世界到處洋溢著粽葉香,龍船鼓 時,絕無僅有,極具地方色彩的民俗宗教活動。此一以活動的源自何時? 何事?史籍上並無明確的記載,但是證諸中港的開發與耆老的記憶,今日 整個「洗港」活動,應是先民的溫柔敦厚,以及開發中港艱辛與感恩之情 的記錄。   

 

中港位於竹南平原的西測,南濱中港溪,是先民在臺的要埠,開發非 常的早。竹南鎮志引述日人大日本地名辭書:「開拓竹塹地區之漢人,大 多由中港及舊港上陸,雍正年以中港為島內貿易港」。歷史上,「中港」 地名,不但早在明永曆六年(一六五二),便已出現在太僕卿少沈光文的 「臺灣輿圖考」中;中研院院士 曹永和 先生更指出:漢人最遲於明萬曆初 年(一五七三),即在此地活動。在歷經明鄭的北疆,入清之後,更以其 優良的港灣條件,成為臺灣北部,先民渡臺的重要港市。於是康熙五十年 (一七一一)設有「中港塘」,雍正元年正式設治為淡水廳竹塹保中港庄。

 

原來當先民視臺灣為夢土,前仆後繼,奮然渡海東來,或者捕魚商 旅,為生活夢想打拼之際。無情黑水溝——臺灣海峽的挑戰,並不是每個 具有冒險精神的先民都能幸運通過的;也並不是每次的出航,都能平安達 成目標。加上當時四野蠻煙瘴雨,時疫、番害與械鬥時起,社會經常動 盪。於是,原鄉媽祖信仰,隨著先民的足跡東來,逐漸在此形成信仰中 心,造就今日三百多年的中港慈裕宮。而且也因豐富的宗教活動與移民的 要埠,成就中港成為金銀紙的重鎮。

 

因此,先民一為祈求生活平安,二為感念親人同胞的犧牲,許多宗教 活動也在此漸次展開。於是相傳自康熙末葉,便趁端午時節祭典的同時, 在今塭仔頭的中港溪口設案拜祭江海的冤魂。後又因南庄山洪,造成許多 先民罹難中港溪,於是併於端午祭典上予以拜祭,後漸次形成今日「洗 港」之活動。此二事雖無史料佐證,但是以中國人的民俗信仰行為,自古 對俗稱「惡月」,疫厲甚行的農曆五月的敬畏。而天災洪害,對臺灣天然 地理環境,也是極可能存在的事實,中港溪是先民的生命之河,為求航行 平安,因以為祭,是相當合理的。

 

同時,民國三十二年的 二月十九日 元宵節時,中港溪五福橋南岸擱淺 一隻大鯨魚。當時小學課本正在教授鯨魚,於是在日 籍 老師帶領下,及許 多好奇的民眾,爭相前往觀看。一艘只能乘坐二十人的渡船,一下子擠上 了六十人,船身吃水以近船沿。掌舵的船家陳玉春兄弟在無法請人下船, 又眾人催促之下,被迫冒險開船。船至港心,一個風浪打來,眾人驚嚇之 際,船身失去平衡而翻船。於是當場溺斃,以及因天寒而來不及搶救的, 共三十二人罹難,中港街庄就有二十四人之多,一片淒風慘雨,在民國三 十二年的元宵節。當時在「廟神升天」政策,眾神被送至獅頭山,無以為 祭,光復之後,眾神歸位,於是擴大洗港的規模。因此,許葉金的「中港 慈裕宮志」言:祭江洗港「一面慰祭曾在中港溪口觀鯨覆舟罹難生靈,一 面弔祭水底有祀無祀幽魂,使江海清淨,合境平安」,實已點出洗港活動 的意義。

 

只是徵諸史冊,徵諸洗港活動的路線,以及耆老的記憶:「土虱好 吃,不過沒死人頭多」,中港俗諺背景的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閩粵分 類械鬥,應該是洗港活動的相當重要的因素。但是在訪談中,發現長者對 此似乎相當忌諱,「囝仔人不要烏白問」,「這不要烏白講」的叮嚀,經 常出現在訪談的過程中。只是漢、原、閩、粵一同開發中港,是不爭的史 實。「蕃社」、「社頭前」地名的存在,全省僅有的閩客共祀的「五穀 宮」,其實已向世人昭告此一史實。而開發過程因故而衝突事件,也是臺 灣各地開墾過程中,時有所聞,屢見不鮮的,過去也許忌諱許多,今日應 以更宏觀心胸視之,共同珍惜、建設先人艱苦開闢的家園。

 

此一事件的源起,據淡水廳志記載,是被彰化一帶因粵人黃文潤豬隻 遭竊,私刑打死竊賊,而引起的閩粵紛爭所波及的。道光六年農曆五月五 日,兩族仕紳原相約議商各自約束族人,勿因此而輕啟事端。豈料會議過 程中,竟起衝突,粵人六人被毆斃。於是向原因經商與閩人有隙,時為南 庄原住民頭目的粵人黃斗乃求援。 五月九日 粵族人士,在黃斗乃率領南庄 原住民的幫助下,自中港的東門、北門、南門及小東門向中港城進攻,當 時戰況激烈,死傷相當慘重。據民國八年出生在光復路經營五金行的黃林 官蘭老太太的回憶,她的曾祖母住在北門外的竹圍仔,在她十八歲時以八 十九歲高壽往生。關於此事件,曾祖母曾轉述自長輩的見聞:事件發生在 中午時分,當時北門城外遍地都是屍體,有些被砍下頭的屍體,脖子裡面 還可以看到剛嚥下的鹹菜鴨。當時,由其是西門橋上,據陳金田「金色中 港」記載:當時為了逃難的人,爭先恐後搶過西門橋,許多人先後被擠下 射流溝。有的被淹死,有的還來不及爬起,竟被後面的人潮當做人橋踩過 去,活活踩死在橋下。雖然,事件後都將這些罹難者的屍骸集中善慶祠祭 祀,但是仍有許多罹難者的屍骸掩埋荒野或葬身河中。早年居民在此撈魚 戲水,經常撈拾到骷髏頭,偶爾頭中躲有土虱魚,久而久之,「土虱好 吃,不過沒死人頭多」,就成為中港地區的俗諺了。而且很可能即因此事 件,洗港活動範圍,向北從來都不曾超出北門橋之故。

 

所以,「洗港」活動,應非源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先民開發中港整 個過程的艱辛與感恩的總記錄。從最初只是在出海口設案拜祭開始,此後 隨著一步一腳印建立家園,拓墾中港,墾民的內移,二百多年來,一代傳 過一代;也因開發過程的不幸,儀式範圍與規模也漸次擴大,終於成為中 港地區特有的民俗宗教活動,也成為全國唯一夏季媽祖出巡的宗教活動。

 

資料來源:苗栗縣九十年度龍舟錦標賽-中港文化節(祭江活動)成果專輯 文 : 陳漢璋

活動
過程

祭江過程

 

【序幕】

洗港祭江活動,主要活動雖是在五月端五當天,事實上 五月初一 的出 符令、安營,即已展開序幕。 五月初一 當天,由乩童扶鸞敕制符令,好於 洗港之前於遶境路線上張貼。近年來中港慈裕宮並無鸞乩,所以都由塭仔 頭鎮安宮的鸞乩,於上午九時左右至慈裕宮敕制,因使需求量相當大,因 此經常要耗時一個上午的時間。下午六時後,三媽祖與中壇元帥的神轎, 浩浩蕩蕩出發至港漧里光明宮。在光明宮乩童敕制安營器物之後,由三媽 祖率領慈裕宮中壇元帥,及光明宮的玉皇太子、花面太子與青面太子,至 灰寮溝會入中港溪處,分別以三媽祖、中壇元帥、玉皇太子、花面太子與 青面太子等五尊神祇的營釘安營,象徵此五尊神祇派兵鎮守於此,水路穢 物不得造次,永保此塊土地的安寧,整個儀式前後歷時約二個小時。 安營之後,便是將貼符令,時間通常在初四下午或初五上午。據慈裕 宮執事先生表示:每七十二步張貼一張,重要路口或橋樑則安貼五方,象 徵神明保境平安之意。   

 

【洗港祭拜】

端午節當天的洗港活動,都在陰陽交替午時之後。約在下午一時左 右,各廟宇陣頭集合於慈裕宮之前,眾神分別一一向媽祖領旨後,約在一 時三十分即展開洗港的活動,以慈裕宮的中壇元帥神轎為前鋒,三媽祖神 轎押陣,沿民生路北上至北門橋,後折回向復興路,沿射流溝,一路南下 至海口尾、塭內的西北方,再折向東,沿灰寮溝向南至安營處,再轉而向 西至五福大橋下中港溪出海口處。一路上喧天鑼鼓,熱鬧非常,沿途重要 路口及橋樑,都由中壇元帥的神轎負責安鎮五方。所過庄頭,皆有居民香 案普渡祭拜。 洗港祭江儀式,是在媽祖神轎抵達出海口之後才正式展開。此時鸞乩 在稟明媽祖,即跪地向海祝禱,所有首長仕紳亦隨之捻香跪拜、並唸頌祭 文。隨後鸞乩在沙灘上安置五方營地,眾人隨即將所有金銀紙錢,推放在 五方營地,點火焚化。此時夜幕已低,熊熊火光中,眾神轎及乩童在中壇 元帥神轎領頭下,分別遶行五方營陣後,便衝向出海口,各自在作完科儀 後陸續返回。待火光漸滅,各神轎都已返回後,媽祖神轎依然押陣於眾神 轎之後而回。回程時,最重要是眾人必需背向出海口,偃旗息鼓,噤聲而 回,尤其不可呼叫他人名字,一為自保,二因不害人。而眾神像則必需是 面海退回,象徵在眾神的監護之下,讓被送出去的汙穢全無反撲機會,以 確保這塊土地潔淨平安,並保護參與的信眾,免於遭到穢物所害。之後, 隊伍各自沿路回到慈裕宮,一一向媽祖繳旨,稟明任務完成後各自回宮, 三媽與中壇元帥也再安坐宮中,即完成洗港祭江的活動,此時通常已經是 晚上七時以後了。

 

【餘韻】   

是的,在科學昌明的今日,洗港祭江的效能也許不再被接受,但是融 合先民對農曆五月的敬畏,及先民開墾中港艱難感恩與祈望的洗港活動, 不但是中港開發的記錄,也是臺灣開發的縮影,是非常莊重嚴肅的民俗宗 教活動。惟時過境遷,意義漸漸湮沒不明,因恐流為一般粗糙性的宗教活 動,期望有心之士一同努力,還給此一特殊宗教活動最真實的面貌;藉以 在重視鄉土,尋根溯源的今日,能夠更具體真實地體會先人胼手胝足的艱 難,開啟山林的不易,共同為創造新家園而努力。

 

資料來源:苗栗縣九十年度龍舟錦標賽-中港文化節(祭江活動)成果專輯 文 : 陳漢璋

 

 

資料整理 / 社子小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