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
白蛇傳
《雷峰塔》傳奇,又名《義妖記》、《白蛇傳》,是我國流行的民間傳說在舞臺上最盛演的一個。《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是流傳甚廣的民間傳說,它的情節真正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最初只是白蛇精下凡迷人的故事。
首先把它搬上舞臺的是明代的陳六龍,劇本惜已失傳;今可見的是清代蕉窗居士黃圖秘的香山閣刻本《雷峰塔》傳奇。黃本寫于雍、乾之際,脫稿于乾隆三年,多方點染白娘子的溫柔多情,大度地削弱了白的妖氣。以白娘子與代表傳統正道的法海之間的衝突為主,突出了白娘子的頑強的鬥志和為愛犧牲的精神。最後雖仍以白娘子失敗而告終,但其悲劇衝突的深刻性和獨特性,卻征服了廣大觀眾。而這,不能不歸功於廣大的民間藝術的創造。
清代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時,在運河御舟上曾觀此劇。據清末民初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所記,『御舟開行時,二舟前導,戲臺即架于二舟之上,向御舟演唱《雷峰塔》傳奇,高宗輒顧而樂之。』另一說法是在運河邊,面向運河搭數十戲臺,同時演唱此劇,御舟行經時可以無間斷觀賞。御舟獻演時刪去了黃本中的一些劇目,而增加了「端陽」、「盜草」、「水鬥」、「斷橋」、「合缽」、「祭塔」等。為了演出順當,新增加的劇目,大都採用當時藝人熟習的曲牌,例如「水鬥」全齣的詞曲都是從《長生殿》的「絮閣」演化出來的。
話說許仙前世曾經救過一白蛇,後白蛇修煉得道幻成人形,尋找許仙報恩,途中收服青蛇為侍女。遇許仙後,兩人相愛結為夫婦。後許仙經金山寺法海禪師點明,知白氏為蛇精,於上山燒香時留寺不歸。白氏與青兒趕往金山,要求法海釋放許仙不果。白氏不顧臨盆在即,與青兒率蝦兵蟹將水漫金山與法海爭鬥。戰敗後,借水而遁,逃回臨安。此時法海亦將許仙送到西湖與白氏相會。待白氏分娩之後,再以法寶收取白蛇,鎮於雷峰塔之下,許仙出家為僧。後白氏子得中狀元,回臨安祭塔,塔倒救出白氏。自此白氏以法力濟世救人,百姓尊為白衣菩薩。
「金山戰後斷橋邊,無限深情戀許仙。舞態歌喉皆中節,翩躚人在水中天。」--海寧許姬傳
資料來源:崑曲藝術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