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醫門四傑/藍大弼醫師
|
蘭大弼醫師
Dr. David Landsborough (Ⅳ) M.D. , M.R. C.P.
1914~2010
|
洗腳精神---蘭大弼
蘭大弼醫師代表蘭氏家族來台受頒醫療奉獻獎時,他說:
能夠出生在台灣,是很福氣的,
在台灣和台灣囝仔作伙打球,和醫生、護士逗陣打拚,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台灣之子】
蘭大衛(老蘭醫師)的兒子---蘭大弼(小蘭醫師),1914年出生於彰化,會說流利的閩南語,他曾用台灣話這麼說:「我是一個在彰化長大的英籍台灣人。」或許是自幼看父親巡視病房、動手術,為患者解除病痛,用仁慈和耐性安慰受苦的心靈,蘭大弼就決心成為宣教醫師。他秉承父志,一生從事海外醫療傳道工作。
蘭大弼雖然從小就在彰化長大,但保留了英國人的靦腆、矜持。由於「不想和父親爭輝」,所以取得倫敦大學醫學博士後,即前往中國行醫,無奈中國政局發生變化。1952年,蘭大弼偕同夫人高仁愛醫師回到父親建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把幾乎被夷平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建成台灣中部第一所為貧苦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蘭大弼成為民眾口中的「正港(正宗)台灣之子」。
11歲的蘭大弼踩著龍骨水車
|
蘭大弼小時候都跟臺灣囝仔玩在一起,常光著腳丫子
|
【全人醫院】
為了提供更進步的醫療設備,小蘭醫師親赴海外向華僑募款,擴建醫院、充實設備,將老式醫院擴充成現代化的教學醫院,積極培訓各方面的醫療人才。
同時,他也曾殷殷告誡全體員工:「良好的設備很重要,也是醫院基本工作所需,但還有一件更高級的設備,就是一顆具有仁慈、忍耐、同情和愛人的心。」所以,他以「耶穌為門徒洗腳」的精神為院徽,期勉全體員工效法這種精神來服務人群,奠定醫院醫療、傳道、社會服務和教育四宗旨。
為了達到「全人醫治」的境界,他設立院牧部、社會工作部及社區健康部幫助貧困就醫者及社區民眾,也禁止醫生收取紅包與賄賂。
蘭大弼醫師的四項願景:醫療、傳道、服務、教育
【輸血之誠】
小蘭醫師夫婦生活節儉,但對社區貧困子弟的栽培與救助社會貧困傷病的可憐人總是不遺餘力,且常常開放家庭為野外主日學及青少年活動中心。他們夫婦經常捐血給需要的病患,危急病患在脫險之後,常常不知道捐輸血液給他們的恩人是誰。小蘭醫師夫婦的「輸血之誠」與其父母的「切膚之愛」真的是現代仁醫的至高表現。
【視病如親】
小蘭醫師在彰化行醫,每天騎單車上班,生活相當簡樸,就連到彰化縣政府開會,別的院長都有車接送,就只有他選擇騎著「鐵馬」(腳踏車)赴會。此外,他視病如親,告訴醫院的醫生,看診時要先把聽診器握在手上,等貼在病人胸前的那一面不是那麼冰涼之後,再放到病人身上。如果知道病人彎腰可能會很不舒服,他就會親手脫下病人的鞋襪,再做診察。他也經常放心不下病人,而不顧自己的疲累,一定要專程前往探視才放心。小蘭醫師尊重生命、關懷眾人,即使面對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痲瘋病人,一樣付出愛心,協助照顧台灣中部痲瘋患者。……小蘭醫師曾說:「高貴的儀器固然重要,但身為一位醫生,一顆憐憫、溫柔、謙卑、吞忍的心對待病人,更重要。」這段感人的話是他畢生奉行的圭臬,諾大的字至今還貼在彰基院史館中。……就是這樣的點點滴滴,小蘭醫師的「事蹟」在台灣流傳了下來。
蘭大弼醫師教導醫護人員要「視病如親」
|
蘭大弼醫師
每天騎著他的BMW上班
|
【後記】
從1952年開始,蘭大弼接受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邀請,到院服務。他除了支領教會所給的薪俸之外,從不向醫院要求補貼。連最後近兩百萬的退休金也分文不取,完全奉獻出來。他以幫助窮苦人民、提供醫療服務為終身職志,辭世前,還寫下「台灣」兩字。彌留之際,他以台語說出:「要照顧窮人。」這句話成了他最後的遺言,也是他終生最掛心的事。
1996年榮獲醫療奉獻獎及李登輝總統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勛章,感謝蘭大弼對台灣的貢獻
圖文資料來源:切膚之愛基金會
圖文資料整理:平和國小寶貴.生命之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