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火力發電為台灣目前比例最高、污染也最為嚴重的發電方式

火力發電造成的生態影響
火力發電的原理是靠熱能加熱水,產生水蒸氣,再利用蒸汽的力量推動渦輪,再以渦輪推動發電機發電。一般火力發電廠所用的燃料均為燃煤,所以煤的品質優劣與發電的效率及所造成的污染息息相關。

煤因為含碳量的不同,有多種不同的煤,其發熱量及成分均有所不同,好的煤含碳量高,質純,雜質少,熱質高污染少,而煤通常都含有比例不同的硫,而硫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對人體有害,且二氧化硫遇水會反應成為硫酸,所以二氧化硫遇雨會形成酸雨,對環境會有危害。

針對此點,一般火力發電廠均以使用低硫的燃煤並在廢氣排放口設置脫硫裝置,降低排出廢氣中的硫化物含量。

若將火力發電廠的廢氣控制至僅含二氧化碳及水蒸氣,並把其他有害物質的排放減低至對環境幾無害之標準,其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卻還是溫室氣體,是溫室效應最大的元凶。這點是火力發電廠完全無解的缺點,只要有火力發電廠就絕對不可能排除二氧化碳的排放,因為煤就是碳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燃料,所以燃燒之後絕對會生成二氧化碳,對目前全球的減碳政策是一種挑戰。

然而,火力發電在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是主要的電力來源,因而致力於減碳的國家無不想盡辦法尋求取代火力發電的發電方法。許多國家思考以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地熱發電等解決,但所有的取代方法均有其限制與缺點,難以完全取代火力發電,僅能輔助火力發電,降低火力發電的比例。

 

火力發電廠的污染
火力發電(thermal power),利用燃燒化石燃料產生蒸氣來推動發電機。

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煙塵和廢氣(部分有毒),造成空氣污染。
二氧化硫等氣體會和空氣中的水分產生化學作用,其後隨著雨水下降,形成酸雨,損害植物、水體及露天的人類文化遺產。
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累積,加強溫室效應,令到全球氣溫上升,再產生連鎖性的恐果,例如氾濫、島國消失等。
相對而言,天然氣的有害物質較少。 在其轉換成液態處理過程中,硫、氮、水分等不純物質,已被盡數去除,所以燃燒時只產生少量的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故此,天然氣可以緩解能源緊缺,減少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