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桌」一詞的由來
      

  台灣特有的請客型態,為什麼叫做「辦桌」?我們特別訪問了名聞遐邇的「松山阿丁師辦桌店」的郭明宗師傅。
      郭師傅說:「『辦桌』一詞是靠著左鄰右舍、不分你我、同心協力衍生出來的。」       台灣早年民眾生活困苦,只要遇到重要活動或節日,就選擇在自家附近空地或曬穀場,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吃,由於當時農耕社會,鍋灶桌椅不像現在這麼豐裕,所以左鄰右舍就會互相幫襯,有的人提供鍋灶,有 的人提供柴火,有的人端菜,有的人搬出桌子碗筷,想吃辦桌的人,自己抬著椅子找空位坐下即可。 一家辦桌,整條街甚至整個村莊的人一起出力,主人家只要記得奉上一餐飯湯或是炒麵或是米粉,就可以獲得許多協助,久而久之,就成為一個聚集、互相幫忙的社會型態,最後才轉變成一種行業。

阿伯正在搬桌椅幫忙辦桌 訪問松山阿丁師的郭明宗師傅
   

人的一生離不開辦桌

  人的一生,總離不開吃,從呱呱墜地到壽終正寢,都要吃,所以辦桌會出現在訂婚、結婚、回門、喝春酒、公司開幕、公司尾牙、小孩滿月、家庭聚餐、謝師宴、蓋房子上樑、元宵節、中秋節、廟會、生日壽宴等,最後走到人生盡頭,下台一鞠躬,在世的親友還要辦一桌來生宴,感謝參加喪禮的親友,連社會福利團體在歲末關懷街友,也是以辦桌的方式舉辦呢!所以郭明宗師傅說:「辦桌在人們的一生中是永遠存在的。」

                 街友尾牙宴(翻拍自2010.2.7自由時報A8版)                   

辦桌由來 辦桌演變 辦桌在都市
2010copyright@台北市光復國小
本圖為光復國小蕭慶良老師提供
一、辦桌印象
研究簡報
辦桌禮俗
專題首頁
四、辦桌總鋪師
五、辦桌觀光
六、呷辦桌囉
 七、歷程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