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區位於臺北市北部,分為舊街與新街,舊士林是指基隆河東岸、劍潭東側的「八芝蘭」,「八芝蘭」是凱達格蘭平埔族語「溫泉」。另外,由於當時這個地方林木茂密而稱為「八芝連林」或「八芝蘭林」,後來省略稱為「芝蘭」。清朝雍正時期,福建漳州人到這個地方開墾,到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時已興建完成「芝蘭廟」〈即今之神農宮〉。

清咸豐九年,漳州人和泉州人互相攻擊,當時漳州人位於舊士林的房子,全被泉州人燒毀,當地居民建議原地重建,只有唭哩岸〈今北投區石牌榮民總醫院附近〉漳州人潘永清先生建議遷地重建,後來商請當時板橋漳洲人首富林國華先生援助重建街坊,於是決定興建新街在下樹林(又稱霞樹林)這個地方,重新規畫具有防禦性質的街道,範圍為舊鐵路以西、基隆河舊河道以東,約為現在士林夜市一帶。

「下樹林」簡稱「樹林」,因「樹林」與閩南語「士林」同音,字面上的意義很好,有「士子如林」意思。而士林地區從清朝時間,科舉功名特別興旺,讀書風氣盛行,有「三步一秀才,五步一舉人」的美名,因此新街又被稱為「士林街」。「士林街」闢建了目前的大東、大南、大西、大北路等新市街,整個改建工程於清朝同治三年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