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宮建築格局與空間分布

格局特色:

仁壽宮為一坐南朝北、重簷歇山兩殿式建築,屋頂形式特別講究殿頂燕脊飛翹,雙龍脊飾,三星吉祥曲脊龍,騰然欲躍,脊柱飾以各式人物花鳥剪粘,光彩奪目。雖然為台灣常見中型寺廟格局「兩殿兩廊兩護室」,卻在東西護室之上興建獨立的八角重簷「鐘樓」與「鼓樓」,其外觀華麗,雕飾正與廟殿本身,相得益彰。

建築本體立於廟埕上,仰望巍峨富麗之神廟,令人萌生朝聖之心、思古之幽情。

空間:

寺廟的空間是依照信徒祭拜過程,依序排列,以主祀神明的位置為中軸,左右配置,以實體的殿宇建築與虛體的廟埕相間,明暗有致,塑造出祭拜神明的敬氣氛。

以下是仁壽宮的平面配置,我們一一來認識:

 

廟埕(前埕)

廟埕(前埕):以石板鋪設的空地上鑲有八卦圖形,台基石砱前兩對石獅,天公爐。除了廟會活動之外,平日開放給當地居民做為休閒活動之空間。

 

前殿:

前殿:為寺廟的第一殿,具有門面的功能,因此整體外觀特別華麗裝飾也最繁華。

仁壽宮前殿開三門(又稱三川殿),廟門入口處,雙龍石柱雕鑿渾厚,雙獅坐鎮三川門,前門神造形魁武,令人望而生畏。龍虎堵上,燕飛入懷等石刻或鏤空、浮雕,樸扭靈巧,匠心獨運。背側開擴面向正殿,是為信徒初拜拜的位置。左側鑲有一方光緒十四年刻立之古碑,右側側為民國五十年重建時,刻立之捐金芳名石碑,其光緒古碑,深具歷史價值。

 

天井(中埕)

天井(中埕):中成左右兩旁連接正殿的通廊壁面則飾以「八山鬧東海」、「華容道」、「羅通掃北野馬村」、「蘆花河」等史事剪粘,栩栩如生。

由三川殿往正殿觀看天井

 

正殿

正殿:過天井即為正殿,主祀保生大帝多尊,其中鎮殿之大帝金身,高約一點五公尺,最具威嚴。木質鑲金之神鑨雀替重重,精周細琢,華美無倫。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右龕供奉福德正神,共佑善信,同享權祀。

 

左右護室:

仁壽宮,左護室新設有文昌殿,右護室有太歲殿,平時為會議與休閒活動場所,八角重簷鐘鐘鼓樓高架於上,其帷雕飾正與廟殿本身,相得益彰。

左護室文獻室圖書閱覽室及 服務中心

文獻室

闡述仁壽宮歷史淵源沿革之延續,及培育地方文史人才,成立文獻組及設立文物展覽室。為培養境內老少愛好閱讀習慣,特別闢一處『圖書閱覽室』。

 

新設有文昌殿

文物陳列展覽室

為讓後代子孫實際了解昔人生活演進,時代之進化,陳立古農具,文物成列展覽室,緬懷先人,蓽路藍縷,開創維艱。

右護室設有太歲殿

廟埕外

廟前側立一座如金亭;右側則為涼亭對襯

 

廟埕外圍左前方通往歸仁國中旁立有月下老人立像,平時有不少男女朋友前往合掌膜拜,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