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信仰源流

生平: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家鄉為福建泉州同安明盛鄉積善里白礁村,今屬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父名吳通,母為黃氏,貧病早逝。

信仰起源:

吳?初習捕蛇、採藥,後學針灸、湯藥,醫名逐漸傳播民間,宋朝楊志《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青礁建立「龍湫庵」奉祀。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賜廟額"慈濟"。因神蹟傳說流布,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

傳說:

保生大帝名吳?,字華基,別號雲衷,為紫微星轉世投胎,父親吳通,後追封為協成元君,母親黃氏為玉華大仙轉世,吳?年少時曾受崑崙山西王母傳授法術,後舉科舉,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禮樂醫術,後辭官修道,行醫濟世,曾於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書僮,感動書僮主人知縣江仙官與張師爺,追隨吳?修練道術,施藥活人。

台灣信仰:

歸仁『仁壽宮』主祀神明保生大帝,在台灣民間或稱{吳真人}、{吳真君},{真人先師}、{英惠侯}、{花轎公}等,但一般都皆稱為{大道公},素為醫生、藥商、術士的守護神。各地的廟宇普遍立祀者眾多,根據林衡道教授對全台廟宇的統計,主祀保生大帝的廟有一百四十多座,陪祀的則有三百八十三座,其中以台南縣市最多。一般民眾有難治之疾,也都到廟中求取靈籤,香火旺盛,信徒廣佈於福建、兩廣、台灣、已成為民間通俗信仰。

現今『仁壽宮』主祀的保生大帝金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