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 國樂的定義 ] [ 國樂的發展 ] [ 西方vs. 東方 ] [ 台灣國樂的發展 ] [ 國樂的危機 ] [ 前言 ]

 

 

「國樂」一詞最早見於遼史、樂志:「遼有國樂,猶先王之風。」而較廣泛用於中國音樂則約在清末民初。

古代仕女彈琵琶

古代仕女彈琵琶

在文字資料上,著名國樂學者王光祁(一八九二─一九三六)在其中國音樂史中有一段話:「吾國國樂進化,除律昌一事外,殆難與西洋音樂進化同日而語。但吾人既相信『音樂作品』和其他文學一樣,須建築於『民族性』之上,不能強以西樂代居,則吾人對於『國樂』產生之道,勢不能不特別努力。國內雖有富於音樂天才之人,雖有曾受西樂教育之士,但是若無本國樂音樂材料以作彼輩觀摩探討之用,則至多只能造成一位『西洋音樂家』而已,於『國樂』前途仍無何等幫助。而現在西洋之大音樂家,固已成千累萬,又何須添此一黃臉黑髮『西洋音樂家』呢?」上面一段名言,國樂一詞出現兩次。

古代仕女撫琴圖

古代仕女撫琴圖

「國樂」一詞之廣泛運用,主要是五四以來,大量西方文化洶湧而至,為了易於區分西方音樂,「國樂」一詞就很自然被採用。後中共政權入主大陸,由於其國號及政治因素之走向,「國樂」一詞遂改為「民樂」,在海外香港稱為「中樂」,新加坡稱其為「華樂」,至於在台灣則仍保留原來的名稱─「國樂」。

國樂樂器–月琴 國樂樂器–琵琶

國樂樂器–月琴&琵琶

 

一、廣義的「國樂」:  「國樂」是「中國音樂」一詞的簡稱或縮寫。

如前面所提王光祁先生文中之「國樂」即是包括一切在中國土地上所產生的音樂,包括各地歌謠、戲曲音樂、地方音樂。在器樂方面,當然亦應包括一切中國人的作品─無論是否用中國樂器演奏。

古代仕女撫琴圖

古代仕女撫琴圖

又由於「國樂」一詞的「國」字代表整體音樂文化之意。如國徽、國歌、國旗、國花等等;或是國術、國畫、國學、國醫等等。前者是單一事物作國家某一事物之代表或象徵;後者則是作為國家某一文化之簡稱 。因此「國樂」一詞,在廣義來說,是「中國音樂」之簡稱,在另一面來說,也暗合著代表整個中國音樂文化的一個稱號。

國樂樂器–簫

國樂樂器–簫

 

二、狹義的「國樂」: 

這是指在民國二四年後,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組吸取西方音樂長處後,在樂器、樂理上作了部份改良修正後,以「現代國樂團」所奏出來的音樂。一般來說,此類音樂在創作上或多或少受西方音樂理論的影響(如採用西方十二平均律制,運用和聲、對位及其他西方音樂理論等等),在樂器上亦作過某些改良,音量較大,音色也較柔和,能演奏西方大小調音階以至無調音樂,而音樂演奏者則皆受過較正規學院式的音樂訓練,演奏者在音準、節奏、視奏方面皆有相當能力。

嚴格來說,此一類的「國樂」,或可稱為「現代國樂」,該是一項新興的樂種,是一種根植於傳統,受到西方影響後,自傳統中蛻變出來的一項新的中國音樂文化。而在短短五十年左右,此一新的樂種由於本身具備的條件及參與者大力推廣之下,進化頗為迅速,無論在作品及演奏上皆有豐碩的成績,成為當今社會備受歡迎的一項,極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的中國音樂。

國樂樂器–揚琴

國樂樂器–揚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