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福祿之爭

•西皮派得意堂

  得意堂是西皮派北管子弟團,成立之確實時間,因二次大戰期間,館所在之奠濟宮,為盟機炸毀,珍貴文物及有關該堂亦隨之附之一炬,在者耆老凋零殆盡,故無法稽考,據知奠濟宮創建時,即已有得意堂,而該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推知應有一百一十年之歷史。
  西皮派北管樂團,奉田督元帥,又稱元帥或相公爺為祖師,各地皆以農曆六月十一日為例祭,農曆八月二十三日盛天祭祀,近年並有繞境遊行。其他地方性祭典,如天上聖母誕辰、中元祭接出動龐大陣頭熱烈參與、所屬分支樂團,稱小公,以第十組為總堂,稱大公,互相支援,近年年輕人對北管音樂興趣缺缺,既有團員逐年凋謝,後繼乏人,以往盛況已不再。

福祿派聚樂社

  聚樂社是福祿派北管弟子團,從出純娛樂消遣至結社,立經清末、日據時期、光復至今約略一百一十年,確切成立時間,無法稽考。
  聚樂社之結成,應再西元一八一五至一八四零年之間。因聚樂社館址設在慶安宮內,而城隍廟則由靈安郡樂團作為館址,且成立時亦在日據中期以後。
  福祿派奉西秦王爺為師祖,又名為郎君爺,相傳是唐明皇,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誕辰,所屬福祿派北管樂團,皆隆重祭祀並迎聖駕遶境。是夕並祭祀樂團先賢神位,熱鬧異常。
  聚樂社子弟泰半來自當地居民包羅各階層、早年限定男性,近年傳統戲曲沒落,亦接受女性參加,諸凡慶典廟會、中元祭接組成龐大陣頭參加,以聚樂社第一組為總社,稱為大公,其他地區北管為分支稱小公。

•西皮福祿之爭

  清代中葉,傳統戲曲流傳入台,嘉慶以後簡文登者在宜蘭教習北管時期,分裂為西皮、福祿兩派、迭引起紛爭械鬥。
  基隆地區北管戲曲之傳播,師承宜蘭、西皮、福祿兩派門戶之見,根深蒂固,以旭川河為界,西皮大公得意堂第十組,會館設於奠濟宮,祀田督元帥統領草店尾、田仔尾、田仔、田寮港(天神町)、草濫、內寮、社寮等角落各堂,已魚市場、聖王宮廟口、仁愛市場為活動地盤。福路大公聚樂社第一組,會館設於慶安宮,祀西王秦於城隍廟,號日武英殿、統領新店街、內石硬港、獅球嶺、曾仔寮、蚵殼港、埤仔頂、烏橋頭、石山、大武崙、外寮、仙洞、五堵北等角落各社,以崁仔頂魚行為活動地盤,兩派涇渭分明,旗鼓相當。西皮、福祿之爭鬥,大抵以:

(一)賽頭陣 俗稱拼陣頭,迎神賽會以陣頭較量聲勢及出奇   制勝各自鼓舞財團動員角頭營造聲勢
(二)對台拼戲 事先蒐集情報,安排戲碼,各具一方相對較   技,設法吸引更多觀眾,竭盡所能,俗稱雙棚絞。觀   眾兩邊跑。高潮迭起,時而引起喧嘩打鬥。
(三)演奏排子對決 迎神賽會或相遇對峙,即以大鑼聲音、   嗩吶多寡高低、喜慶排場,爭先後次序,賞賜金牌、   獎金等互不相讓,純為面子。

  據市場蔡慶濤手記:「其隆西福子弟,自來不相和睦,彼此設警譏諷,互相瑕疵,在屬賽會之明增華鬥勝一唱百和,小則爭鋒構怨,大則拳棒交攻,人命殺傷,時有所聞。蓋地方風習之不同、故習慣因之趨異、此為基津百年來特有之澆風陋習,為我島人所盡知,不可掩之事實也。現屬賽會之期兩派弟子竟互通聲氣,彼此親睦,閒有一二不良子弟,見兩派親善,遂亦銷聲匿跡,束狂就範,不復如曩日可尋仇結怨」。

聚樂社
聚樂社
武衛群英
武衛群英
聚樂社的鑼
聚樂社的鑼
精微聖殿
精微聖殿
聚樂社的桌子
聚樂社桌子
威鎮西秦
威鎮西秦
李元帥
李元帥
馮丞相
馮丞相
樂府之光
樂府之光
武英殿的香爐
武英殿的香爐
武英殿
西秦王
武英殿
武英殿
後殿右上角
武英殿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