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沿革
   光緒元年〈1875〉清廷設台北分府通判於雞籠,掌理煤務,並將雞籠改名為基隆,以寓「基地昌隆」。不過基隆真正邁入繁華、現代化應於日治時代。日治初期日本人積極籌建基隆港,尤其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縱貫鐵路貫通後,基隆築港工程全面展開,使得基隆迅速崛起,成為北台灣重要門戶。
  基隆城隍廟位於基隆市仁愛區忠一路上,廟門正好面對基隆港,相傳當初係因地方天災人禍不斷,為了靖安,由舉人江呈輝、秀才張尚廉發起捐建。根據史蹟專家林衡道《台灣勝蹟採訪冊》所載,當地傳說基隆城隍廟城隍爺是清代基隆廳第七任海防通判包容,其人慈善、勤政愛民,積勞成疾卒於任內,歿後地方官民頌其德,因此以泥塑像共奉於此,並尊稱為護國城隍。
  隱身於繁華市區的基隆城隍廟,旁邊就是屈臣氏,再加上沒有顯著的廟埕,三川殿又與兩旁騎樓連接,因此許多遊客都在逛街中不小心「逛」入城隍廟。
正殿
正殿
從基隆港看城隍廟
從港看城隍廟
龜裂的地板
龜裂的地板
老舊的地板
老舊的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