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緣起計畫簡報工作進度拾荒少年參考資料網站地圖  
   
 

 

認識荒野保護協會同心守護荒野的夥伴拾荒少年訪問記錄付諸行動、親身體驗問卷調查生態知識園地展望未來、學習成長及感謝

關於「荒野保護協會」新聞媒體報導

荒野保護協會為臺灣的生態保育做了許多努力,各界對這個團體有什麼看法呢?以下是三則關於荒野保護協會的報導

大臺灣旅遊網--【新竹探訪香山濕地生物】
自由時報--【鰲鼓濕地生態豐 規劃保護區】
大紀元新聞網--【讓臺灣自然生態更有活力】

新竹探訪香山濕地生物

大臺灣旅遊網TTNews記者洪榕/新竹市報導

圖片說明:護育香山溼地
圖片來源:大臺灣旅遊網

  新竹市府與新竹荒野保護協會,將在九月十八日及十月二日兩天下午三時至六時辦理兩梯次探訪香山濕地生物,能對香山溼地更深入的認識,探訪香山潮間帶豐富的生物相,了解生態多樣性的重要。 

  新竹沿海十七公里休閒觀光帶中,廣達1600公頃面積的香山溼地屬其中重要生態觀光區,在八月市府辦理觀光月活動,吸引了更多人對十七公里休閒海岸的美有多的認知。 

  市府建設局表示,昔日,香山夕照的美景,落日餘暉已吸引大批人潮,駐足在此欣賞著太陽緩緩西下、海天一片金黃的美景,西濱公路通車後,每逢假日更是遊客如織,其實香山除了落日,特殊的生態更具研究、欣賞的價值。 

  香山的泥質潮間帶,孕育大量的魚蝦蟹貝類,更是北臺灣最大的養蚵場、臺灣牡蠣養殖的北限。此溼地已發現之蟹類多達40多種,數量約兩億五千萬隻,其中鮮藍色的和尚蟹,數量更可高達一億隻,當和尚蟹成群結隊外出覓食,就可見到螃蟹雄兵的特殊景觀,這種鏡頭往往令初看者驚豔,且難以忘懷。除豐富的蟹類資源外,底棲生物亦極為豐富,每逢退潮大群水鳥聚集於此覓食,真可說是水鳥豐盛的餐會聚集點,底棲生物、魚蝦蟹貝、水鳥構成一個極為完整的生態系。香山溼地可說是新竹得天獨厚的海濱寶地。 

  美麗的香山、豐富的生態,偶而也會被忙碌新竹人暫時遺忘,今年在新竹市政府強力主打下,觀光月吸引了甚多人前往,這次又與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於九月十八日及十月二日下午三點至六點,於海山漁港進行「看山看海看自然」的活動,再讓我們一次感受香山夕照的美麗,也藉由荒野保護協會所精細規劃的生態活動,能對香山溼地更深入的認識,探訪香山潮間帶豐富的生物相,了解生態多樣性的重要。 

  香山生態保護區是新竹一塊寶地,有豐富生態、有美麗景緻,更希望來香山活動的人能愛護香山、保護香山,進而成為溼地的保護者且與濱海溼地形成生命共同體。歡迎大家來香山,關心咱的香山溼地。

鰲鼓濕地生態豐 規劃保護區

自由時報/記者趙慧嘉義報導


圖片說明:鰲鼓濕地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Yahoo新聞網

  全國最大的鰲鼓濕地,正由國際水利環境學院游進裕博士,進行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規劃,希望躍上國際,成為臺灣足以讓國際肯定的生態保育作為,荒野保護協會也長期關懷鰲鼓濕地,列為生態觀察點,並希望能燃起當地四股社區居民的熱情,一起關注鰲鼓濕地的永續。

  高蹺到處成群排列,單腳獨立在水邊,飛起時,像是一場空中分列式表演,吸引賞鳥人的目光,牠們飛翔時,兩隻紅色細長的腳往後伸直,姿態美麗,這是在東石鄉鰲鼓濕地上,經常可見到的景象,場景中還有鶿鶘從水面起飛時,雙腳仍踏著水面而行的助跑,成群的水鴨類,在沙灘上靜靜的曬著太陽,也常可看到牠們在水面上,將頭伸進水裡,卻蹺起尾部的覓食動作,而大灰鷺、大、小白鷺優雅的飛翔,魚鷹在空中盤旋及快速俯衝抓魚的快、狠、準。

  佔地一千零卅一公頃的東石鄉臺糖鰲鼓農場,每天上演著鳥的故事,有在地的斑鳩、小白鷺、麻雀,有來過冬、甚至留下來的各種冬候鳥,黑面琵鷺也零星出現,已成鳥的重要棲地,吸引不少賞鳥人士前來賞鳥。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組長賴榮孝等十多位荒野保護協會人員,從臺北來到鰲鼓,由荒野嘉義分會長陳信煜和當地四股社區有樂創意工藝坊蔡恭和等人陪同,參觀鰲鼓濕地,都紛紛驚嘆鰲鼓農場荒原景象之美,與鳥類的豐富。

  鰲鼓濕地是荒野嘉義分會的生態觀察點,陳信煜說,他曾有過下午進入鰲鼓濕地,第二天晚上才出來的記錄,也觀察不同季節的鰲鼓變化。

  返鄉青年蔡恭和,設置有樂創意工藝坊,他關注鰲鼓濕地,從冬季水量不足引發的乾涸,到軍方靶場計畫遷移,都引起他的關心,他希望鰲鼓濕地的永續,能讓四股居民看到生態旅遊的希望。 *

荒野保護協會 讓臺灣自然生態更有活力

大紀元新聞網 文/黃麗玲、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

圖片說明:玉山杜鵑
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和自然相處久了,人自然而然的也融入了自然界中那種善的的能量流之中。和荒野的夥伴在一起,讓人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感覺。
  如果你有機會在路旁,看到一群人趴在一堆亂草叢中,如獲至寶般的凝神觀察;或蹲在溪溝沼澤邊,像是探測隊般的東翻翻西找找;或貼抱著一棵大樹,幸福的感受著由大樹發出來的生命脈動;或時而仰望著天空變化的雲朵,安靜的沉思;對著野地裡冒出的小花小草,也可以感動莫名的掉起眼淚;遇到美麗的事物,會驚奇的發出各種讚嘆聲,並且興奮的和周遭人分享時,這群人很有可能就是荒野保護協會從事自然觀察的夥伴們。

四海之內皆兄弟

   現代的人們總是行色匆匆,人與人之間顯得很疏離。在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身上,可是嗅不到這種氣息。也許在自然中待久了,也感染了大自然那種開闊的胸襟,連相處之道也變成得自自然然,熱情爽朗。夥伴之間大都能真誠相待,在這裡,你會覺得大家好像都是童年時光的同班同學,「身分地位,貧富差距」早已被擋在門外。來到荒野,大家都可以盡情的敞開心胸,將自己與自然的對話,快樂的和夥伴們分享。和自然相處久了,人自然而然的也融入了自然界中那種善的能量流之中。和荒野的夥伴在一起,讓人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感覺
  「荒野協會」從事環境保育和教育,目前是臺灣民間最大的環保團體。他的組成成員,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醫生、律師、教師、企業家、工人、學生……十個分會遍佈臺灣全省,連澳洲、馬來西亞都設有據點。
  現任的理事長李偉文,四十來歲了,卻像個長不大的老小孩,身為牙醫師的他,除了看診時間外,幾乎全年都在外面,為臺灣的環境保育奔波。
  前任理事長徐仁修,是臺灣頗負盛名的自然生態攝影家兼作家,雖然年已近六十,卻像個不老的頑童,歲月似乎沒有在他身上刻過痕跡。許多的荒野夥伴在他的引領下,足跡遍行臺灣的野地,同時也用攝影紀錄著臺灣的生態原貌。

推動兒童炫蜂團

  然而,隨著經濟開發的腳步,他們發現這些美麗的生態原貌急遽的在消失中…。為了搶救逐漸消失的生態美景,剛開始,先由徐仁修用演講的方式,向各界推薦台灣生態之美,然後帶著這些被觸動的人,進入到荒野,實地的去感受由自然所散發出具滂薄氣勢的美。
  他們發現,光是影響一小群人,效果是很有限的,因而意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於是開始籌設自然解說員訓練,讓曾經在自然中深獲感動的人也能影響別人。剛開始是成人,然後逐漸發展兒童團體,這些小小的解說員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兒童炫蜂團』,希望這些被自然感動的孩子和陪伴的家長,就像一群快樂的小蜜蜂一樣,也能將親近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互動的美好經驗,散播給更多的人。
  據荒野協會的副秘書長施純榮說:家長對活動投入的意願都很高,從事前帶著孩子探勘、流程的規劃、事後的檢討都能積極參與。孩子也從中培養正確處理事情的態度。目前全省已成立十個兒童炫蜂團,別看雖然是小小蜂團,但是對生態教育的影響卻是很大的,因為一個小朋友在家就可以牽動父母、祖父母六個大人,更何況他擁有許多的老師和同學呢!

感動企業 贊助弱勢族群

  繼兒童炫蜂團後,荒野的活動項目也漸趨向多樣化,目前一群「綠活圖夥伴」帶領著社區的居民繪製屬於他們社區的綠色生活地圖,一群鄉親或鄰居藉由共同探勘,發現生活環境中許多美好的事物,像是哪裡有被遺忘的人文古蹟可以巡禮,哪裡有古老的大樹可以供居民乘涼,哪裡有豐富的自然綠地,可讓居民到這裡徜徉和大口的深呼吸,哪裡有可以從事綠色消費的商店。居民共同參與綠色地圖的繪製後,對社區情感的維繫,及自然環境的探索和保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荒野保護協會對台灣環境所做的努力,感動一些企業,願意提供一筆經費贊助弱勢族群。每年至少有兩百五十位家境貧困的的孩子,因為有了這筆補助款,也能夠參加為期較長的自然營隊,深度的體驗自然。

  對於偏遠地區的原住民朋友提供「綠光計畫」,協助他們做生態資源深度調查,規畫社區的總體營造。副秘書長施純榮表示:「荒野協會希望從這些義工無私的付出中,讓生活在挫折邊緣的人,能感受人是有好的,大自然有機會撫平挫折的。」
  曾經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訪問學者,很好奇的問:「台灣政府難道不擔心荒野這麼大的團體嗎?因為在中國,認為大就會有問題,而台灣的荒野協會竟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想長期生活在政治鬥爭運動之下的中國人,可能較難理解自由社會的公益團體,那種不看重金錢和權利,只求無私的付出和服務人群的心境吧!
  有句廣告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我想把這詞改變一下,那就是「加入荒野保護協會的大人和小孩,都不會變壞」。請問你加入了嗎?

提昇心靈視野

  在台灣,荒野協會確實提昇了許多人的心靈視野,這些人回到工作崗位,都能發揮荒野那種自然愛的精神。
  在新竹科學園區,就有頂尖的工程師,受了荒野精神的感召,放棄了高薪工作,加入荒野環境保育推廣的行列,協助原住民推動綠光計畫,個人僅以生態攝影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
還有新竹的陳紹忠先生,也辭去了人人稱羨的工作,回歸田野,並將老家曾受化學肥料和農藥污染幾公頃的山坡地,淨化復原成有機生態農場,並提供當地的民眾作為生態教學的場所。農場的收入夠生活開銷嗎?陳紹忠很謙虛的回答:他要的不多,錢夠用就好,其實自然帶給他生活的樂趣,讓他覺得自己其實是個很富有的人。
  還有些名醫加入荒野之後,將自然體驗的感動,轉換成一顆慈悲的心,盡心的診療求診的患者。就連我那愛買珠寶,出國非高級大飯店不住的同事,參加幾次活動後,帶著感動又慚愧的面色告訴我:「自從參與自然觀察後,我發現露珠晶瑩剔透的美,是不輸珠寶的。荒野的夥伴生活那麼簡單,一個睡袋就能讓他們安眠到天亮,物質慾望那麼的少,快樂是那麼的多…」。

打開自然的眼睛

  若說森林是大地的肺,負責過濾空氣,那濕地就是大自然的腎臟,負責過濾大地的水。隨著經濟發展,台灣的溼地也急遽的在消失…。台灣早期擁有許多的沼澤濕地和灌溉埤塘,裡面生長著許多的珍貴水生動植物,形成豐富又完整的生態體系。
  為了挽救日漸消失的濕地,所以荒野協會又多了一項保育工作——「推動濕地環境庇護計畫」,賴榮孝和陳德鴻是此計劃最大的推手。德鴻無私的提供老家的土地,作為流浪水生植物的庇護所;而榮孝帶動荒野的夥伴,將台北曾受嚴重污染的五股溼地,淨化整治為水鳥和野鴨都願意飛來棲息的生態區。以前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臭河川,現在它的河堤兩岸,已經成為居民休閒散步、孩童放風箏和騎腳踏車的好地方。
  現任的理事長李偉文在「我的十六個野人朋友」(野人出版社)書中,「為校園種下綠色種子的賴榮孝」的單元裡寫道:任職於五股國中的賴榮孝,曾是五股國中最紅的數學老師之一,帶領的是升學班,他以不斷考試的方式,「填」出許多很會考試的資優生,使每年的升學榜成績斐然。當時身旁的一草一木,他根本視而不見。「民國84年以前,我是一個瞎子!」這是他加入協會的那一年。「當我打開自然的眼睛後,才發現原來我們學校擁有這麼多寶藏!」從此以後,他只要看見陽光下發芽的種子,便會感動得想落淚。
  自從他的「自然之眼」打開後,這位紅牌數學老師的教法也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但會帶學生到戶外上課,還會請學生用自然觀察的方式,先花一分鐘盯著兩道數學題,比較異同。此外,他不再用考試填鴨、不在放學後開第九節課、不鼓勵買參考書,以免學生被訓練成只會考試的機器,對周遭的生命毫不關心。
  事實證明,他的堅持沒有錯,學生的成績不但沒有退步,還從自然觀察中學習到尊重生命,也學會獨立思考。
  正因為如此,他依然受到家長的信任,經常帶學生到戶外上課,既教數學也教自然。久而久之,別班的學生發現不認識的植物或昆蟲,甚至一條蛇,也都會跑來問他。「我告訴學生,要帶生物給我看的時候,不可以用抓的,要攤開手掌用『請』的,而且觀察之後一定要把牠們帶回原處,這些學生真的做到了!」。

◎文字整理:陳偉婷、湯雁評
◎資料來源:  

 臺灣旅遊新聞TTNews/新竹探訪香山濕地生物
 Yahoo奇犘新聞/鰲鼓濕地生態豐 規劃保護區
 大紀元/荒野保護協會——讓臺灣自然生態更有活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