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首頁   【專題網頁】首頁
 
  條線  
回【專題網頁】首頁
space          
武林緣起 武林秘笈 背後功臣 武林高手 操課與擂台 送給武術隊
 
標題字 中間頂圖

 

左書法
 
主欄位上
說明1 武術介紹 說明2

武術是一種以技擊為主要內容,套路格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體育項目。「武術」一詞由清末開始沿用,雖然世界各地各民族也都有本質相近的技術運動,因此在民國初年,便以「中國武術」名稱區隔東洋、西洋的武術。而1990年亞運增設武術項目,讓武術正式走上世界的體壇,「WUSHU」一詞也成為新興的國際運動競賽項目。

武術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格鬥運動兩大類,套路運動以踢、打、摔、拿、刺、擊等攻防動作,遵照攻守進退等格鬥規律組成的拳術、器械和對練套陸的演練;器械包含短器械、長器械、雙器械、軟器械等,可徒手、器械對練,亦可徒手和器械對練。

武術的起源可能來自原始人與猛獸的格鬥,之後在中國的發展由來已久,像是原始社會的「角抵戲」、「干戚舞」等等,春秋戰國時代重視「擊劍」,秦漢時期則有類似套路的項目形成,到了唐宋,有民間練武的組織,賣藝為生的「路岐人」,在街頭巷尾使拳、踢腿、使棒、舞刀槍劍等等,而明清則是武術集大成的時期,各種流派興起,拳術、棍術、槍術、刀術等都可見於史冊之中。到了民國之後,民間也出現許多武術組織,38年之後,兩岸的武術各有發展,也都有計畫的向國際推展這項運動。

武術運動除了讓身體更加健康之外,可以防身、也可在這項重視禮儀的運動中得到修身養性的效果,此外,也具有娛樂性,可供觀賞,是一項身心兼備、利人利己的好運動。

以上資料選取整理自《武術套路競賽技術手冊》徐賢龍主編,台北市體育會出版發行,民國88年

 
說明1 武術發展在台灣 說明2

台灣的武術發展源於中國武術,1990年的北京亞運,武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台灣也派員參加,自始正式開始參與國際的武術競賽,而台灣民間也有許多的武術協會,包含中華民國武術協會、中華民國國術總會、中華武術體育聯合會等等,顯示武術運動在台灣正蓬勃的發展。

81年2月,一群熱愛武術的人士,共同籌組「台北市體育會武術委員會」,期望讓台北市的武術運動從紮根做起,培育更多武術優良選手,目前,台北市各中小學共有二三十所學校派教練開設武術課程,徐賢龍教練亦編輯專業武術教材數十種以利各校統一教材推廣,而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實踐國小,88年9月成立武術隊,至今得獎無數,培育了許多優秀的武術人才,也是徐教練任教的學校之一,。

 
分隔線紅
回上頁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授權條款授權
主欄位下
右書法
左腳底圖一 下方圖 右腳底圖一
左腳底圖二 版權宣告通過第一優先等級無障礙自動檢測。人工檢測中,標章連結→(另開視窗) 右腳底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