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漣魚 鯉目CYPRINIFORMES 短吻鐮柄魚 鯉科 Cyprinidae
初級性淡水魚。底棲性,常以扁平之胸腹鰭貼於河流底部石上,主要棲息於河川中游之淺瀨、深流、深潭,底質多為中小型之圓石和砂石上;喜歡成群棲息覓食,雜食性,食物以藻類、水生昆虫、有機物碎屑為主。台灣地區特有種。 |
2.草魚 棲息深度:淡水5 - 30 公尺 最大體長:150 cm 形態特徵:身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狀,後部稍側扁,腹部圓,無肉稜,尾柄粗狀。
棲息於水草繁生的河川、湖泊、水庫之中下層 |
|
3.鯉魚 鯉魚是人類文化史上最早為人所飼養的魚類。原產地中亞細亞,自古經我國傳入朝鮮、日本,迄今已遍及世界各地。在位居日本寒冷地帶的越後,飼養中的食用鯉由於突然變異而產生有色彩的鯉魚,將此反覆交配改良,終於產生了現在的錦鯉。因此錦鯉可以說是純粹的日本藝術品。
|
|
4.鯽魚 棲息於水草較多之溪流、野塘或湖泊底層,鯽魚比較喜歡棲息於泥質的河底,水草繁密,岸邊多樹蔭的地方;遇到危險時,會很快的直線潛入暗處躲藏,寒流來襲氣溫、水溫過低時有將身體隱入泥中不動,類似冬眠的情形。 |
|
5.烏鰡(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俗稱青魚、鰡仔,在分類地位上為鯉科(Cyprinidae)的淡水魚。原產於亞洲大陸東部的河流流域,北起蘇聯的遠東地區、中國的黑龍江流域,南至怒江流域及越南北部的紅河。烏鰡魚體光滑、體色青黑,體背側色泛黑,腹部灰白,鰭皆為黑色。生長快速,體長最長可達100公分,體重30公斤以上。棲息在中、下層水域,主要攝食螺、蚌等軟體動物、甲殼類及水生昆蟲。於全省各大水庫、湖泊、私人池塘皆可見其蹤跡。
烏鰡是中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自宋朝以來,江南地區太湖、珠江流域淡水魚養殖發達,與草魚、白鰱、大頭鰱合稱為「中國四大家魚」。台灣過去魚苗皆由中國大陸輸入,直至民國六十四年人工繁殖生產魚苗成功後,才紓解了數百年來魚苗匱乏的窘境。民國八十七年鯉類(鯉、草、鰱、鯽、青魚等)養殖面積達2,943公頃,多為混養方式,其中烏鰡生產量約1,000公噸,主要生產地為台南、嘉義、桃園等縣。烏鰡可作為食用魚類,亦廣佈於全省的私人池塘、釣場,供人垂釣遊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