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內神明方位
奉祀神明主神
配祀神明
右廂神明
左廂神明

身分的演變
神的轉變
歷代重要褒封
◎至聖先師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是於周敬王四十一年,享年七十二歲。孔子三歲喪父,繼而母亦亡故,幼年貧窮。孔子以為“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所以學無常師,曾問禮於老子,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所以孔子學問甚為廣博。因推行仁政思想,不被諸侯採用,周遊列國十三年,於六十八歲時返回魯國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傳道授業,收弟子三千人,其中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他的大道雖未能被當時所用,但卻為後世儒者所仰慕,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有專門的廟奉祀,始于春秋之時。魯哀公于山東曲阜建孔子廟,明永樂以後稱“文廟”,一九九四年,政府規定稱“孔子廟”,然而民間仍習慣稱為“文廟” 或“ 孔廟”。目前台灣地區的孔廟有三十多座,其中以台南市的孔廟最大,稱「全台府學」。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本名張亞,生於西晉末年浙江,後來隱居於四川梓潼縣,因精研醫術,救人無數,死後鄉民立廟奉祀。因靈威顯赫,唐、宋、元皆有追封。其中元仁宗曾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令學校興建文昌祠,從此人們以文昌神祀之。每年二月四日其聖誕時學校師生及朝廷皆會隆重祭拜。
民間習慣將准考證影本供於神案桌祈求金榜題名,並以芹菜(代表勤學)、蔥(代表聰明)、蘿蔔(代表好彩頭)來祭拜。
◎倉頡
倉頡先師又稱制字先師,在黃帝時為之史官,始創文字作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以記萬世,我國之有文字,始自伏羲之八卦,以後沮誦亦改進,而倉頡則集其大成,則尊稱為制字先師。3月二十八日--倉頡先師聖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