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興盛
遠古時代煤炭時期石化興盛未來能源

首頁 
生命之母 
人類能源史 
壽豐國小-示範學校 
相關人物的訪談 
市電並聯數據分析 
其它 
專題簡報 

  一種地層深處黏稠的可燃液體燃料,通常為黑色。偶爾也見於泉水或池沼中。主要成分是複雜的的碳氫化合物中的烴,以及含有不定量的硫、氮、氧之有機化合物。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是幾百萬年前大量淤積在沈積岩床上的動、植物轉化而來的。海底有大量的海洋動、植物,後來這些有機物被沈積於上的碎石層所掩沒。這層覆蓋阻絕了完全氧化及分解的過程,並增大壓力和熱量,使有機物部分蒸餾,最後產生油和煤氣。石油出現於多孔沈積岩中的事實支持了以上理論。但油田中石油的源層都無法得知,因液態油或氣可在多孔岩石結構中流動很長的距離。


  全球很多地區有油田,其中許多油田還含有天然氣。採出地表的石油叫原油,將原油從油田運送到煉油廠,可提煉出許多有用的產品,包括汽油、燃料油和噴射機用油。當代科技文明多依據蘊藏在石油、天然氣和煤中的能量。石油產品驅動汽車、柴油車(內燃機機車)、輪船及飛機;為電廠提供燃料;為住戶供暖;此外在工業和軍事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成份。


  石油也是國際貿易的關鍵因素。1974年蘇俄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產國。1976年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地二大石油產國。美國則是最大的耗油國。其他主要的耗油國包括:蘇俄、日本、西德、法國、加拿大、中共和英國。因日本和西歐石油產量很少,故極依賴進口。英國因消耗大,所以也依賴進口。

  全球石油半數以上蘊藏在新生代(即最近的地質年代,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岩石中,大部分石油則又來自新生代第三紀岩石。就石油產量而言,古生代(2億3000萬~6億年前)岩石居第二,接著是中生代 (7000萬~2億3000萬年前)的岩石。美國所產石油大多來自古生代二疊紀、石炭紀(賓州和密士失必州的油田)、奧陶紀及中生代的白堊紀。


  石油源自動、植物殘骸,其形成之基本方式與煤不同;至於天然氣則為低碳氫化合物與甲烷之混合物,有時亦含有不定量之氮或雜質(例如硫化氫)。石油屬於高碳氫(非氣體的)化合物,平均大約由兩個氫原子又與一個碳原子相結合,而天然氣則約為4:1。不同的儲油層(oil reservoir)所發現的石油其組成多半不同,甚至同一儲油層之石油亦可能不同。


  石油形成過程之第一步驟為有機物與砂混合形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繼續不斷地堆積,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最後沉積層變成沉積岩,稱之為源岩(source rock)。第二步驟為此有機物在源岩中轉變成碳氫化合物(石油)。由於沉積岩之壓力,外加地下水之流動,油珠因而遷移進入多孔性岩層,此即今日所發現之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