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傳統音樂

 

 

| 傳統紡織器械 | 改良紡織器械 | 處理過程 | 常見織紋成品|

太魯閣族的紡織

 

傳統編織

 

織布原料:苧麻

太魯閣族及泰雅族的紡織技藝被公認是目前原住民族中的佼佼者,昔日紡織技術十分發達,因為人的一生,從出生包裹嬰兒的布,成年結婚的新人衣,婚後家用的布,到終老死亡時裹軀的布,由生到死所需的布都仰賴女人織成。因此,Truku女人一生的社會地位繫於紡織技藝的精湛與否。以前,少女學會紡織則可刺上頰紋成為待嫁閨女,如果織布技術超群,更可刺上特殊花紋,為族人敬仰或成為青年勇士競逐的理想對象。

織布是太魯閣族婦女的專利品,從種植苧麻到織布成品,都不假手男子。否則會違反禁忌。除了一些粗重的工作,如到野外找染料(薯榔),織布器械的製作之外,其餘皆由婦女親自操作。

本校推廣傳統織布技藝多年,所用的材料皆是現代科技的產物:毛線、棉線。有鑑於此,為了讓學生們能了解祖先們所遺留的智慧及財產,於是去年開始開設課程讓孩子進行實地的練習。

紡織文化今昔比較

以前

現在

以野生或自栽之苧麻為材料

後因與漢人、荷欄人、日人交易而有等色線

水平背帶機(又稱腰式水平織機)是一種有背帶置於織者背部以拉直經線的移動式水平織布機,其分件工具共包括有經捲、綜絖棒、繫經棒、隔棒、刀狀打棒、布夾、梭子等。

桌上型織布機,是一種簡易型的機帶機。其分件工具沒有傳統型織布機多,只有小刀狀打棒、梭子。

TOP

傳統紡織器械一覽表

名稱

簡圖

功用

整經架

分為單柱或雙柱,並以雙或單支柱決定布疋之長短。理經架是調理經線的工具,也是經線在上織機前的最後一道步驟。

織布箱

主要使經線呈環型重覆纏繞,與布軸前後相呼應而將經線拉直。

固定棒

每一條經線均在固定棒上繞過一圈,用以固定經線序列及其間的疏密。

開口棒

將經線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置於隔棒中;其中一組置於隔棒名,形成上下線的「梭路」。

綜絖棒

通常由兩根細長的竹竿組合而成,此一工具乃輔助隔棒挑起經線。

打緯棒

當由隔棒及綜絖棒的互動而製造出梭路時,放入緯線後往內側打緊,使緯線間緊密相連且保持水平。(和桌上型織帶機同)

梭子

梭子的功用是為了纏繞緯線,織布時將梭子來回穿梭交替變換的梭路之內,以成經緯相交的布疋。(和桌上型織帶機同)

布軸

將布匹夾於其間固定住,撐住呈環型重覆纏繞之經線一端,用以拉直經線。

腰帶

用來繫住布軸的兩端,並繫在織者的腰部,以作為操作時織布織的一個固定支點。

TOP

改良紡織器械(桌上型織布機)

名稱

簡圖

功用

織布機

經過改良後的織布機。

梭子

梭子的功用是為了纏繞緯線,織布時將梭子來回穿梭交替變換的梭路之內,以成經緯相交的布疋。(和桌上型織帶機同)拉直。

打緯棒

當由隔棒及綜絖棒的互動而製造出梭路時,放入緯線後往內側打緊,使緯線間緊密相連且保持水平。(和桌上型織帶機同)

TOP

從苧麻變到成品布處理流程

步驟

圖片

說明

割苧麻

苧麻在以前傳統部落是屬於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苧麻種植面積多少,也代表一個家庭的財富有多少。

苧麻的莖皮纖維柔韌,色白富有光澤,麻類植物中的上品,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

剝麻皮

苧麻必須剝皮,利用竹子作成的工具,刮其表面,留其纖維(呈白色)。以前傳統部落剝麻皮的工作皆由女人操作,禁止男人協助。

打紗

剝過的苧麻成了纖維,稱為苧麻紗。為了使品質更好,要把苧麻紗用力的往石頭上摔打,使其殘留的雜質清除乾淨。

日曬

打紗之後,將苧麻紗一捆一捆的放在壘石上,日曬使其纖維更堅韌,也將其水分瀝乾,搬運方便。

捻紗

把苧麻紗的一端用門牙咬住,在用手將苧麻紗分解,並一段一段將其連結,繞在手掌之後,取下紗,在從其中間綁起來,叫做「Bkuul」。

捲紗

將捆好的苧麻紗,利用搓線桿用手捲使桿旋轉,將苧麻紗隨桿轉動環境,環繞的粗細,約在直徑10~20公分即可。

紡紗

用紡錘來紡紗,紡紗的動作是方便接下來得處理:使其方便煮、曬、洗、染色等,使苧麻紗雖經過繁瑣的處理,也不會凌亂。

煮線

將苧麻線與碳灰加水攪和,放在鍋裡燒煮,燒煮時間大概三個小時以上。是否完成,得視苧麻燒煮的柔軟度與潔白為定。

洗紗

洗紗是為了將附著在線上的雜質、黑泥清洗乾淨,使苧麻線更潔白。

浸漬

從田裡挖薯榔的球根剁碎,再與苧麻線攪拌搓揉,將薯榔顏色浸漬到苧麻線中,最後苧麻線會變成紅色。浸漬的顏料有很多種,九芎樹葉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經過浸漬後苧麻線會成黑色。

日曬

浸漬過後,經清洗,接著要日曬在室外竹架上,任其日曬雨淋,大約一星期至兩星期。

理線

在日曬的過程中,理線是必要的處理。檢查苧麻線是否有斷線,或是攪亂在一起,所以必須經過理線的整理。

理經

將苧麻線依照自己所要的圖案,顏色纏繞在理經架上,作品的成功與否,端賴理經架上的努力。

織布

織布紋路大約分五種平紋織、斜紋織、菱形織、花織、米粒織或浮織。

(圖文.立山國小)

TOP

常見織紋

夾織是在織布的過程中插入有色的緯線而形成的圖樣(如圖1),但太魯閣族的織布中己不多見,在白底的裙子上會有如圖2的圖紋。

現今的織布成品中,最常見的是平織法及平織法中的挑織(如圖3~6)。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TOP

紡織成品

以往是以服飾、厚毯為主,現今則以多樣化的創作品為導向。

圖1(男服飾)

圖2(女服飾)

圖3(抱枕)

圖4(隔熱墊)

圖5(側背包)

圖6(面紙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