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形成

首頁 詩歌的形成 詩詞曲調教學簡案 傳統詩的演變 台灣囝仔歌簡案 鬥嘴鼓腳本 池上 春曉 長干行 送友人 楓橋夜泊 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詩歌的形成教學活動設計簡案      蔡桂林.林春美

單元名稱

1.2.詩歌的形成

統整科目

(七大領域)

語文、生活、藝術與人文、數學。

教學年級

詩歌團或高年級

(中低年級選擇使用第一節)

預計教學時間

80分鐘

教學方法

講述、啟發、問答、發表、討論、欣賞教學、

參考資料

本校詩歌網站、中國古典詩歌書籍、美學書籍、中國文學網站等。

學生學習條件之分析

一、學生都背過詩詞童謠,但不了解詩詞童謠的緣起。

二、學生學過兒童詩,可區分古典、現代詩不同。

十大基本能力

1.了解自我發展潛能  9.主動探索與研究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

6.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2.欣賞表現與創新

媒體與工具

一、一般教室。

二、電腦投影機。

三、CD、錄音機

準備活動

(一)、教師研究教材,決定教學目的,研擬教學計劃,蒐集補充資料、製作到電腦。

(二)、列出相關問題。

(三)、熟悉各項媒體操作。

教學活動的流程

時間

器材

評鑑

0--1教師指導學生的起點行為(舊經驗):個別背誦詩詞童謠或現代詩。

0--2教師分析詩詞童謠及現代詩的不同。(押韻)【註一】

0-2-1傳統詩: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0-2-2兒童詩:螢     鄭祐羽 

螢火蟲,

螢火蟲,

是個手電筒,

晚上天空的星星,

黑夜路邊的明燈,

有奶奶故事的溫馨,

有媽媽慈愛的溫情。

0-2-3傳統詩詞

l          押韻

l          平仄

l          句子長短

l          句數

l          用典

0-2-4現代詩

l          押韻自由

l          句子長短自由

l          句數自由

l          活潑

0--3教師引導分析韻腳。

       【教師參考資料:詩韻集成【註二】

0-3-1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鳥.少.ㄠ韻

0-3-2      遊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歸.暉.上平聲五微韻

0-3-3傳統詩必須押韻

0-3-3-1用注音府號是最方便的方法

不過  最正確的是在詩韻集成這本書中找韻腳

0-3-3-2請小朋友找找看有哪些傳統詩無法用注音府號來標示押韻。(回鄉偶書  相思) 

 

歌謠的形成

1--1.民間流傳:順口、 押韻【註三

  1-1-1※大頭 大頭 下雨不愁 人家有傘你有大頭

  1-1-2※火金姑,來吃茶,茶燒燒,

配香蕉,茶冷冷,配龍眼。

龍眼要撥殼,換來吃藍拔,

藍拔仔全全子,害阮吃一下落嘴齒。

 

1—2.民俗流傳:配合節令

1-2-1         【正月調】【台灣歌謠】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

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全、初九天公生、

初十吃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轉來吃糜配芥菜、

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月光、十五是元宵暝。

1-2-2    【十二月糕】  【江蘇兒歌】

正月裡,鬧元宵,二月二,撐腰糕,

三月三,眼亮糕,四月四,神仙糕
五月五,小腳粽子箬葉包,六月六,大紅西瓜顏色俏,
七月七,巧果兩翘,八月八,月餅小紙包,
九月九,重陽糕,十月十,新米糰子新米糕,
十一月裡雪花飄,十二月裡糖菌糖元寶。

 

1--3.倫理教育:

1-3-1育兒  台灣囝仔歌:育囡歌

育囡歌是將囡仔從一歲到十八歲,長大的歷程完整的講出來。

 

一歲二歲手底抱,三歲四歲土地趖,五歲六歲漸漸大,

有時頭燒甲耳熱,七歲八歲真會吵,一日顧伊二支腳,

九歲十歲教針黹,驚伊四界去纏絲,十一十二著打罵,

就去給伊學做衫,十三十四學煮菜,一塊桌面辦得來,

十五十六要轉大,驚伊甲人去風花,十七十八做親晟,

一半歡喜一半驚。 

  1-3-2、孝親敬長  慈烏夜啼  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1--4.趣味遊戲:

1-4-1時事、民俗、數數: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搶搶滾,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將軍,六的六子孫,

七的蚵仔煮麵線,八的講要分一半,

九的九嬸婆,十的敲大鑼。

打你千,打你萬,打你一千零五萬,

羞羞羞,不見誚,

量輸不甘願,量輸起蝦龜,不甘願起蝦龜,

我要來去投老師,投老師。

總合活動:

在民間有些順口的話,經過流傳及修飾,變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話材料,甚至將其趣味化,也用來教習孩兒說話或記背事情,口耳相傳便成了歌謠。

詩的源頭是歌謠。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有韻律的唸誦,樂歌是則是可以唱的。有了文字以後,民間人士將這些歌謠紀錄下來,便是最初的詩了。記錄的人大概是些樂工,因為替也貴族工作而傳到貴族,除了歌謠獲得貴族的喜愛外,貴族們在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獵等都要說些話修飾成詩,或請樂工配樂來唱,於是氣質和涵養逐漸形成,詩也由貴族再傳回民間,中華語言之美,文化瑰寶漸然有形。

第一節完

5分

10分

 

 

 

 

 

 

 

 

 

 

 

 

 

 

 

 

 

 

 

 

 

 

 

 

10分

 

 

 

 

 

 

 

 

 

 

 

 

 

 

 

 

 

 

 

10分

 

 

 

 

 

 

 

 

 

 

 

 

 

 

 

 

 

 

 

 

 

 

 

 

 

 

 

 

 

 

 

 

 

 

 

 

 

 

 

 

 

 

 

 

 

 

 

 

 

 

 

 

 

5分

 

 

教學活動的流程(本節詩歌團選擇教學)

時間

器材

評鑑

詩經楚辭南北文學的代表

  2-1 詩經:風、雅、頌、賦、比、興的體裁。

2-1-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文學總集。

2-1-2詩經在先秦時代通稱詩或詩三百。到了西漢時,與書、禮、樂、易、春秋並稱「六經」,才開始稱為詩經。

2-1-3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2-1-4風、雅、頌,指的是詩經的音樂體裁,賦、比、興指的是詩經的作法,後世文學受到他的影響很多。

2-1-5風:指的是國風,綜合各家多半的解釋是各地的土風歌謠,也就是民謠,同一個曲調由各地方的人配上詞句來吟唱,便成了詩經裡的十五國風。我們談到詩經的文學特質,多半著重在「國風」上,因為民謠往往是最摯切動人的文學。

2-1-6雅:雅多半是在諸侯士大夫的慶典聚會上演奏歌唱,又分大雅、小雅。雅有樂器的說法,大概是吟唱雅詩時都使用這種樂器,另一說法認為雅字通夏,是中夏正聲,也就是中原的樂歌,與「風」相對的。

2-1-7頌:是一種歌、舞、樂的結合,用在宗廟祭祀或頌揚祖先。

2-1-8賦、比、興在文學上的意義就重要多了。

2-1-9賦:是平鋪直敘,也就是所謂的敘事詩,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這說的是一個棄婦回憶當年如何遇上四處做買賣的男子,後來被花言巧語拐了一同私奔去,故事後頭說的是這女子辛辛苦苦操持家業,卻仍被丈夫拳腳相向,但由於當初是私奔出來,也無法向家人哭訴。整首詩鋪陳出一個故事,便是賦。

2-1-10比:是譬喻,不管是明喻、暗喻,反正只要是借此喻彼便是「比」。如:「碩鼠碩鼠,毋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將橫徵暴斂貪婪的官吏比喻成大老鼠(碩鼠大老鼠),將百姓的血汗搜刮,怨懟的人民想要搬離此處去尋樂土。諷刺的詩往往用「比」來寫作。

2-1-11興:自古以來便有許多說法,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兩種:一為聯想,也就是意義上的聯想,如同我們看到花便聯想到美人,而聯想可不只單層,亦可一層又一層地聯想下去。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便是以茂盛的桃花讓人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另外如:「月出皎兮,皎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是由皎月美景,令人懷想起伊人,這兩者同樣都是單純的情感貫通。而多層的聯想。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舉出桃實又是更深一層的含意,當女子嫁過去之後,希望她多子多孫,而桃本就是易植而子繁,望見桃樹(花)讓人再想起結實纍纍的桃子就是理所當然的。

「桃之夭夭」一句更可引伸至多子多孫的層面,這就是更深一層的起興了。

第二種是「趁韻」,所謂趁韻是聲音上的聯想,不一定要有意義上的相關,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此前兩句未必要解釋出其意思,可以只當成為了帶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兩句而陪襯聲律上的句子,在這兩句講出之前先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句當作發語詞罷了!

至於關雎是否是真的見到了河洲上相親相愛的雎鳩鳥,進而思覓良伴,這就見仁見智了。

以上部分資料摘自ftp://140.112.226.92/GUES

 

2--2.詩三百的選擇:詩經中有許多民歌,也有貴族的作品,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集中起來,主要有兩個管道,一是採詩、一是獻詩。採詩是政府派遣專人深入民間收集詩歌,藉以考察民情、了解政治得失。獻詩則是公卿貴族在特定場合獻給天子的詩,使天子得以了解下情。「採詩」與「獻詩」的作品,經過後人整理之後,孔子將這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刪訂成三百零五篇。

 

2--3.詩經的教化

2-3-1「詩言志」是一句古話,詩這個字就是「言」「志」兩個字合成的。「言志」和現在的「抒情」不一樣,志總是關聯著政治和教化。

2-3-2孔子對詩採取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又說詩可以鼓舞人、聯合人、增加閱歷、發洩牢騷、事君事父的道理都在裡面。

2-3-3孔子以後,詩三百成為儒家六經之一,莊子和荀子裡都說到「詩言志」,「志」係指教化而言。(朱自清)

2-3-4詩經的文詞,以四言為主,有時也有參差的句法,一言至八言都有,但不是普遍現象。詩經可以認為是四言古詩的代表,也是中國韻文之祖。

 

2-4.楚辭

2-4-1楚辭:是指興起於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所創作的詩歌樣式,具有楚國地方的鮮明色彩,是繼詩經之後出現的一種新詩體。但與詩經相比,楚辭確有很大的不同。

2-4-2詩經主要反映中原地方的風土民情,內容重於寫實。楚辭則是南方文學的代表,內容重於抒情。

2-4-3楚辭開創了詩歌史上的浪漫傳統。突破詩經四言詩歌的形式,形成以六、七言為主、參差自由的句式,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運用了誇示鋪張與華麗詞藻,充分表現作者內心的曲折情感。

2-4-4時代意義:楚辭的產生主要受到楚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影響,一方面是楚地所流傳的音樂與民歌;一方面是祭神所用的祭歌。楚國的音樂與民歌包含了豐富的南方文化。

2-4-5楚辭有祭神時的場面、氣氛,以及祭歌中的豐富幻想與浪漫特色。

2-4-6當時南北文化的交流也對楚辭的形成造成影響。屈原作品中所引用的歷史與神話傳說,不少是來自於中原文化,而詩中大量採用比興手法,更是直接繼承和發揚《詩經》的傳統。

2-5.楚辭的流傳

2-5-1楚辭主要的作家有屈原和宋玉。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是詩歌浪漫傳統的開創者,並創造了詩歌文學新體裁。宋玉是繼屈原之後,唯一將作品流傳下來的楚辭作家。

2-5-2楚辭是繼詩經而起,發展中國韻文的一個時代的代表作品。楚辭是以六言七言最多的參差句子,錯雜八言、五言、四言,它的篇幅多很長,雖是韻文,已不是詩的體制。

【第二節完  本節主要用於詩歌團教學】

 

20分 

 

 

 

 

 

 

 

 

 

 

 

 

 

 

 

 

 

 

 

 

 

 

 

 

 

 

 

 

 

 

 

 

 

 

 

 

 

 

 

 

 

 

 

 

 

5分 

 

 

 

 

 

5分

 

 

 

 

 

 

 

 

 

 

5分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