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宮史話  福海宮的傳說  廟宇建築  廟宇神祇

   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當時的彰化縣令楊桂森精通勘輿,出巡本地時,看出福海宮所鎮乃龍蝦活穴,有鑑於當時的福海宮廟宇窄小,又是「土角厝」,實不相配,遂倡議改建。福海宮佔地甚廣,坐東朝西,是依據原址退後三步興建,廟埕豎立旗杆兩座,昭顯福海宮屬「宮廟」的意義。

    福海宮的右後方有一座『福海公園』,右前方則有一口水井,與廟埕旗杆有取其陰陽均衡之意,此井水質甘甜,凡筶求聖杯者,可以治療疑難疾病,神效異常,大家共稱此井為「龍泉井」。

    道光五年,鹿港下郊船戶新福來在海上遇難,祈求而化險為夷,為了扣謝神恩,捐貲建了左右五門亭和牆圍,並在五門亭大門的門聯上,留有:「寰宇安瀾朝宗歸福海,眉洲啟聖普濟仰明神。道光五年乙酉小春之吉 下郊船戶新福來敬奉」的字樣,目前為前殿門外的楹聯。
道光九年署笨港縣丞沈應清敬書“慈航穩渡”匾額於正殿,突顯媽祖護佑航海中的漁商,神火出現導航頻有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