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
首頁 
計畫簡報 
生涯歷程 
文學創作 
人物專訪 
製作心得 
參考資料 
留言板 

 

 

 

作品風格作品概覽創辦雜誌

 

文學作品宗教作品評論作品翻譯作品

 

       在台灣,從來沒有一位作家可以像宋澤萊這樣,從慘綠少年的敏感出發,一路渾然天成地經營著他的文學,從現代主義心理分析小說、寫實主義小說、自然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魔幻寫實小說,甚至是返璞歸真的台語文學創作,宋澤萊深刻掌握到各種文學思潮的精髓,以之試煉,並且都達到了一個高點。

 

  

 

 

小說(列取數本以茲代表)

打牛湳村:遠景,1978

    如同《笠山農場》之於前輩作家鍾理和的生命經驗,打牛湳村,這個有點古典嘲嬉味,卻又一分貼切寫實的台灣舊農庄,正是宋澤萊苦澀成長的心靈故鄉,也是宋澤萊崛起台灣文壇,擎起鄉土文學一片天的創作源頭。

    《打牛湳村》系列小說包括〈笠仔和責仔的故事〉、〈花鼠仔立志的故事〉、〈糶榖日記〉、〈大頭崁仔的布袋戲〉等四個巨型短篇,是宋澤萊匠心獨運經營出來的寫實主義風格代表作。小說評論家高天生有言:「整體來看,宋澤萊是台灣文學有史以來,最有計劃去描寫變遷中的台灣農村,反映農人的喜怒哀樂及困境的小說家,而其《打牛湳村》是台灣文學史上表現農村問題最生動與深入的小說,把鄉士文學又帶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猶如闃寂天地的一聲響雷,《打牛湳村》一砲而紅,除獲得第十屆吳濁流小說獎正獎,也「陰錯陽差」地獲得第一屆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

廢墟台灣:前衛,1985

 

     《廢墟台灣》是一本未來小說,裡面充滿了從未來世界來看古典社會(今天)時的那種無奈鄉愁的黑色幽默。

  《廢墟台灣》類似於七○年代以來許多未來式的黑色電影,他們的特色是「以未來諷古典」,和傳統式的「以古諷今」剛好反其道而行。

  《廢墟台灣》是一本末日啟示錄,它起於史賓格勒《西方的沒落》的引言,終於一些怪異的「東方的諾亞」,堅忍地在東海廢墟中活下去。

  《廢墟台灣》的出現代表了有意義、具有現實及超現實色彩的未來小說在台灣生根,它代表著小說創作的一種新類型、新方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出版在蘇聯車諾比爾電廠爆炸之前,更增強了他末日啟示錄的一面。

 

紅樓舊事:聯經,1987

      《紅樓舊事以第一人稱的手法,描寫一箇大學青年的成長過程,有騷「懺悔錄」的坦白和熱情,也有齊克果「誘惑者」的冷靜和焦慮。由內心世界的挖掘,展開對現實社會的批評。知識、信仰、倫理、愛情等果擾每一個知識青年的問題,透過作者赤裸裸的自剖,讀來份外親切有味。

 

等待燈籠花開時:前衛,1988

     《等待燈籠花開時》因為現實是苦悶的,過分地凝視著它,造成了負擔。因此想求一些心靈的解放。作者云:「我必須把自己放逐到一個美麗而帶有若干異地風味的世界去解放我自己,當時,我的確是在心靈裡把自己流放了,我統合了半虛構半真實經營著綺異的小說。

  我常在海鷗公園一帶巡邏,每當假日,搭著交通船來往於小琉球與東港海面,故事便展開於腦際,出奇地清晰與美麗……

蓬萊誌異:前衛,1988

   「蓬萊誌異」幾十篇的短小說,是我有意的寫作。我如今仍相信自然主義小說才是一切小說之最精粹者。我的企圖是描寫一九七九年前,台灣下層社會(農村、小鎮、港市)的真相,我拚命地想留下我的社會見證,他們的畸慘超乎了中層以上社會知識階級所能想像之外。

  我以伸冤的心情在營建這些故事……多年以後,有許多人仍向我提及他們十分震懾於「蓬萊誌異」的悽惻與靈思,其實,世界的真貌就是那樣子的……

  自從(打牛湳村)系列嶄露頭角,為台灣鄉土文學昂然扛起一面正義之旗後,素有文壇槍俠之稱的宋澤萊大人展現了他的寫作才華,短短兩年間竟寫出了百篇以上的小說佳構。這本(蓬萊誌異)便是宋澤萊由寫實主義邁入浪漫主義,再用心琢磨出來的自然主義風格的代表作。

  宋澤萊自承,(蓬萊誌異)是他苦心刻意經營,要寫給台灣兄弟姊妹的「人世間小書」,以之來描摩小人物共同的喜怒與哀樂、仇恨和愛情、貧賤和高貴、掙扎與沈淪。它的題材大部分來自鄉村和小鎮,偶而也有港口和都市,都是屬於平民社會的。宋澤萊以著濃郁的作家的良心和社會意識,想極力反應當下具代表性的平凡人的命運,經驗與苦難,它描寫了善與真誠,卻揭發了不少惡與虛偽......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草根,1996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宋澤萊魔幻寫實的巔峰之作!台灣選舉熱潮與黑金政治下,一個黑社會青年的興衰起滅,一個夢幻感與真實感交相滲透的魔幻時空,既像武俠又像靈異,既像偵探又像寫實,既像神話又像哲學。

熱帶魔界:草根,2001

   《熱帶魔界》本書是宋澤萊耗時六年,傾全生命完成的最新力作。故事發生在北回歸線之南,〔南勢港鎮〕的海岸線一帶,那原是景色美麗宜人,物產十足豐饒的海與大地之鄉,但十九年前,擔任海防部隊預官特撿官的主角,卻在那兒遭逢了包含空中列車、透明月台、熱浪沸騰、海上宮闕..的魔界現象。

       宋澤萊用深刻細緻的寫實技術和高度想像的虛擬魔幻巧思,(將異象融入現實),構築了這部探索台灣人普遍信仰體驗,警示人類軟弱、逃避、易受誘惑、屈服邪惡、混沌沈淪等等心靈危機的魔幻寫實小說,故事情節精彩的程度,絲毫不亞於類如(神鬼傳奇)兼(人性啟示錄)的電影。

 

黃巢殺人八百萬:東大,1980

       近年來,宋澤萊以最虔誠悲敏的心情去關懷鄉土和同胞,在這之前,少年期的憂鬱,對現實的不滿,思想的無出路,這些無法排遣的愁悶,使他拚命一般地寫下了數篇現代主義式的小說。本書即是他早期小說的結集,並收錄有他全部的詩作。

宋澤萊集:前衛,1992

    從心路與寫作歷程的蛻變看,宋澤來一直是出人意料的作家。從早期現代主義的心理小說到鄉土寫實文學,再到台灣現實批判小說,最後是閉關參禪,這一路創作蹤跡著宋澤萊的文學心靈,並且見證著台灣農村社會的變遷。

       收入本集的〈嬰孩〉是宋澤萊早期現代主義的代表作品。〈打牛湳村〉是鄉土文學的里程碑;〈娘子,回去未曾開墾的那片田〉、〈我看到櫻花樹下的老婦〉等篇是描寫台灣農村印象的傑作;〈鄉選時的兩個小角色〉刻畫選舉鬧劇下的農民心理。

    能夠掙脫一般鄉土文學的易事局限,恢復農村詩樣的生機與豐富性,宋澤萊的作品很迷人。

 

台語詩集(列取數本以茲代表)

一枝煎匙:聯合文學,2001

       台灣母語文學運動是擋不住的潮流,二○○一年母語教學將普遍在國小展開。本書是宋澤萊因應此一潮流所寫的台語詩集,書中並以北京語翻譯對照,可幫助學習台語。宋澤萊試圖透過台語詩,召回詩的輕鬆性、大眾性、親切性與音樂性,他盡量從身邊物及現象取材,一根炒鏟、一塊抹布,都是精采的詩的內容。他想讓唸詩的人都發出會心的微笑。本書特色在於不依賴片面的感覺,而依賴深思熟慮的智慧;不願語意模糊,而寧願語意清晰;不誇大情緒,而寧願溫柔平和;不願太過伸張自我,而寧願無我;作者希望讀者不只是「看」,更希望讀者「大聲唸」,希望讀者從本詩集找回詩信心。

普世戀歌:印刻,2002

       台灣文學中堅作家與本土文化運動的激進推手宋澤萊,繼《一枝煎匙》後,又一本因應母語文學運動而生的福佬語詩集,不過這一次的主題由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器物、社會現象甚至是關於宗教信仰的描寫,轉向以傳遞不同時代、世代、不同年紀的情感經驗為主要內容的詩作。

       正如宋澤萊在序中所言,《普世戀歌》的理想是,避免西方詩人在書寫情詩時過分朦朧、不切實際的問題,強調以平實的筆調與下一代人分享愛戀的心情,從質樸的語句中引發最深層的心靈共鳴。同時,與當前的北京語詩最大的差異仍然是「不依賴片面的感覺,而依賴深思熟慮的智慧;不願語意模糊,而願意清晰;不願太過伸張自我,而寧願無我;希望不只是給讀者『看』,更希望能給讀者大聲地『唸』。」在內容普遍偏向虛無、形式愈見花稍的台灣現代詩創作中,宋澤萊清新的情詩必定能令年輕讀者在充滿溫馨、趣味的閱讀中,重新感受母語的樸實力量和聲韻之美。

 

文學論述(列取數本以茲代表)

 

宋澤萊談文學:前衛,2004

     《宋澤萊談文學》就是宋澤萊近年文學心路的點滴結晶,一部分是和文學新手們談寫作的基本道理,分享他自己和一些世界大家的創作經驗,最重要部分則是宋澤萊思想旅路和文學的自剖,及對一向以來的台灣文壇的批判,尤其許多篇幅提到各大宗教的最核心問題,你可以看到宋澤萊超乎常人的深層見地和異象體驗,以及宋澤萊之所以是宋澤萊的根本原由。

 

 

 

 

 

 

 

  

 

 

 

 

 

 

 

 

 

 

 

 

 

 

 

 

 

 

 

 

 

 

 

 

 

 

 

 

 

 

 

 

 

 

 

 

 

 

 

 

 

 

 

 

 

 

 

 

 

 

 

 

 

 

 

 

 

 

 

 

 

 

 

 

 

 

 

 

 

 

 

 

 

 

 

 

 

 

 

 

 

 

 

 

 

 

 

 

 

 

 

 

 

 

 

 

 

 

 

 

 

 

 

 

 

 

 

 

 

 

 

 

 

 

 

 

 

 

歡迎來信指教:w19820404@yahoo.com.twegypt2607@yahoo.com.twwss507@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