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flash首頁
我們的研究紀錄
計劃簡報頁
網界博覽會首頁
回到文字首頁
 
   
第二站:石門洞
 

  石門洞:由集塊岩構成的石門海蝕洞,地形學上稱海蝕拱門,相傳是在百萬年前大屯火山前噴發,造成岩層堆積,沒於海底水蝕成洞,後又因地殼上升而露出地面。有火山噴發出來的礫石、碎屑和細砂,由於當時沖刷速度相當快,還來不及沉澱,就已全部混雜一起,形成多層夾心的奇特岩層。石門洞位居礁岩和巨礫兩種地形交界。
  
石門洞的形成,要從以前說起,它是由大屯山火山群火山噴發後堆積之火山碎屑與熔岩,堆積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因為豪雨造成之土石流山崩,使火山岩塊與砂土快速(因岩屑堆疊雜)衝下形成石門之小山頭。
  因為之前的海平面比石門洞底部高2公尺,海水由底層層面與節理不斷的侵蝕,岩層一塊塊崩落大海中,日積月累海蝕洞鑿穿行成今日之海蝕拱門。現在的石門洞上,依稀可見以前水侵蝕的橫條痕跡,全是由安山岩崩解沉積而成,已經水流搬運沉積,所層理分明和淘選清晰,各安山岩礫已因磨蝕失去稜角。他的洞口高約10公尺,是由一層層岩層堆疊而成(其界面稱為「層面」),岩層中岩塊大小不一,夾雜有細砂。同時,因為地殼之抬升使海蝕洞脫離海水面至今仍在不斷上昇,是一會「長高」的石洞。

《上一站》野柳《下一站》富貴角

 石門洞
貝殼沙灘
 貝殼沙灘
粒級層
 粒級層
跳石海岸
 跳石海岸
   
本網頁由基隆市安樂高級中學國中部「開天闢地」團隊精心製作。請以I.E 6.0以上,螢幕解析度1024*768 觀看,謝謝囉*^_^*
學長姐2002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