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flash首頁

瞭解專題最佳捷徑 計劃簡報首頁 我們的故事 回到文字首頁
 
【砲台演進簡述】

  台灣曾為清國及日人統治過,為防禦之計所以在基隆海港邊建設一些防禦外海侵襲的砲台,以利其保護。但在這些砲台之中,我們發現這兩個時代所建造及設置大為不同,分為兩個方面來看:

  一、設置方面:清國在建設上多為南北向,所以只能針對海港內外有所防護,而火炮由於技術較差,所以射程自然也不遠;日人建造其主要目的是在保護基隆海港內外的安全,所以在建設上多為東西向,因不斷的求取進步,在火炮技術上相當的先進。

  二、建造方面:清國在砲台區只建造營舍及砲座,但日人卻多建造了觀測所。觀測所多位於視野最好最遼闊的地方,它可提供砲手了解敵軍正確位置也較易於擊中目標。但清國由於砲台射程不遠所以沒有觀測所的存在。另一方面,由於日本地處較高緯地帶,沒有像基隆那樣的多雨。因為氣候的關係,日人多不適應台灣濕熱多雨的天氣,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因此他們的防水系統優於清國,在各個庫房上皆做好完善的防水設備,至今,歷時百年的房子,亦無壁癌現象。且日人尚在彈藥庫上做通氣孔,以利於空氣流動保持乾燥。另外,在營房、庫房的建造上,清國人在門口的設計為方方正正的《如頂石閤》,日人則採用栱型設計《如大武崙》,在遭炮擊時,栱型設計能承受較大的力,毀壞程度會減輕許多。

  由以上所述可知,清國由於其末期的閉關自守致使其無法像日本明治維新以後一樣接收西方新知,所以,在砲台的建造上,日人所建造的砲台威力較強且考慮較周詳,使其能保存較好。

《本部份由江江及佩玟整理,繪圖者:佩玟》

獅球嶺旁的涼亭
 獅球嶺旁的涼亭
頂石閣砲台
頂石閣砲台
獅球嶺砲台配置圖
  獅球嶺配置圖
 獅球嶺配置圖
 獅球嶺砲台
大武崙砲台
 大武崙砲台
 
本網站由基隆市安樂高中曠宇天開隊製作,建議請以IE6.0,螢幕解析度1024*768觀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