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可愛的花姑娘∼花蛤

  
首頁導覽

計畫簡報

花蛤檔案

採蛤工具

花蛤妙用

研究歷程

相關資訊

關於我們 

  我們的學校∼賢庵國小

[研究歷程]  研究緣起  會議記錄  研究過程  海濱實查

(二)會議記錄                                               

  

【第一次會議】 紀錄:許辰汝

       今天,教我們資訊的薛老師來找我們「合作」。召集好全班 (全部只有五個女生啦)
   ,便開始合作的第一次會議。

    會議目的:合作∼研究花蛤,製作成專題網頁

  薛老師主講:花蛤,俗稱「海瓜子」。在金門地區的海岸幾乎都有花蛤的群居,而我們
學校所在的后湖村,恰巧有一處「濱海遊憩區」。當然,這個遊憩區中自然就有我們要研究
的主角──花蛤囉!說「花蛤」可能有人搞不清楚是什麼,用金門話說「ㄙㄨㄚ.ㄙㄨㄟˋ」,大家就知道囉。

    討論結果:花蛤,平常被我們:挖也挖了、炒也炒了、吃也吃了。希望在這次的探查中
    ,我們可以對花蛤的群居及生態等,作出基本的入門介紹及特性分析。

    會議決議:合作案通過!即日起生效實施。

  top

【第二次會議】 紀錄:許曉緣

    會議目的:進一步的調查工作

    會議研討:根據村民情報指出─花蛤大部份群居在離海岸線三十公尺以內的區域,     距離海岸線三十公尺以外的區域雖然有花蛤的生存,但是數量很少。(以后湖海域淺灘為例
     )。而我們自己的經驗也大致相同。本來我們就常常跟著大人或自己去海邊一邊挖花蛤一
    邊玩水,這次要認真研究花蛤,也少不了要多去幾趟海邊。同時,資料的蒐集與建立工作也     不可偷懶囉。

    會議決議:每週二的資訊課訂為主要資料蒐集與編輯時間,
         每週三下午沒有課便去海邊實地踏查!

                                                                       top

[第三次會議  會議記錄:歐陽薰]

  主講:許萬福老師

  研究探討:花蛤的生態特性(重點摘要)

1.砂質                                     

      含砂率在百分八十至百分九十之場所最適合花蛤生活,砂質的顆粒大些更適宜,因顆粒較大,空隙也較大,比較容易透氣。

2.溫度

氣溫在攝氏二十五度至三十度最適合花蛤的生長。

3.活動情況

春天、夏天、秋天三季中的花蛤都很活躍,這三季的花蛤距離地面大約是5-8公分左右。冬天天氣較冷,花蛤會潛入砂中離地面大約15公分左右,採收時較費時,此季的花蛤成長很緩慢。

4.季風

吹東南季風時,花蛤的成長很快,花蛤的產量很多,顆粒較大。

5.潮水

漲潮時,花蛤準備離開地面活動,此時的花蛤比較容易採收。

  會議決議:專人講解加上基本常識果然比較容易懂,不過到底花格是怎麼樣的一種生物呢  
   ,我們必須將各方面得到的資料做一個整合,整理出一個檔案才行!

                                 top 

[ 第四次會議 紀錄:宛如]

  會議主題:採蛤工具

  主講示範:許萬福老師、許績仁(后湖村民,時常出沒海邊)

  會議決議: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這些個器材如何使用,還是親自出發到海邊去試用看看吧!

                                      top

[第五次會議  會議記錄:歐陽薰 ]

  前兩次週記感想:

    想對花蛤更深一層的了解,那就得親身到海域去體驗,所謂「做中學」、「讀萬卷書不如   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在採收花蛤前,先準備好採收的工具,那採收花蛤時   就能省時、省力,又能大量的採收。

  本次研討重點:

到海濱踏查的確很有趣也很好玩,收穫也不少;但這次花蛤的研究,可不是只有到海邊去研究喔。當初就有規劃了『美味料理』一項,我們採收了花蛤之後,也要來「好好處理」了吧。

會議決議:本週的週三踏查時間,在學校廚房進行美味料理研究!

 top

[第六次會議 紀錄:宛如]

  會議主題:再探花蛤群居生態∼許萬福老師

(一)冬、夏兩季花蛤群居地之比較:

夏天天氣炎熱,花蛤適宜在水較深的場所生活,所以花蛤在離海岸20-30公尺所在群居,冬天的花蛤會離海岸5公尺以內的區域群居。

(二)各月份花蛤肥、瘦之探討:

每年農曆三月份花蛤開始慢慢肥碩(金門春雨來臨,岸上沖入海中很多雜物廢水),到四月中旬-五月中

旬最為肥碩,接著開始慢慢消瘦,直到農曆七月又開始肥碩,直到八月最肥碩,接著又開始慢慢消瘦。

(三)其他花蛤喜愛群居的所在:

花蛤也喜愛在海中的鐵軌水泥樁周邊群居,因為這些地方比較容易聚集海中漂流的雜物,因而這些地方的花蛤量特別的多,顆粒也較大。

岸上排廢水出口的海域(以昔果山海岸金酒二廠,酒糟廢水排放口處為例),也是花蛤比較喜愛群架的所在,而這些地方的花蛤顆粒也較大。

 會議決議:這週的週三仍進行海濱調查,看看能否有新的發現或應證已經學到的知識。

       天氣漸冷,加上這個月是俗諺說的『九月九降風』(農曆),海濱踏查的工作真是越來
   越辛苦。接下來也該好好進行網頁製作的部分,接下來的工作進度要改變一下:未來視情況
   需要,可能不進行海邊踏查,而是該準備完成整個網頁。

 top

[第七次會議  會議記錄:許曉緣]

會議主題: 剖析『花蛤』的真面目

(只要生活中有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這是薛老師的原則。一樣套用在我們這群辛苦的踏查學生身上。我們也只能搏命演出,盡力找出答案啦)

    會議討論內容:花蛤的構造

      除了上次討論所談到花蛤的兩隻「手」及「肉」以外,在我們能理解的範圍內,我們又     稍微研究了花蛤的內部構造。

        之前提過花蛤屬於軟體動物門的雙殼綱(或稱兩枚貝綱、斧足綱),從名稱就可以了解:
    雙殼指的是它具有兩枚外殼(兩枚貝);而斧足講的就是牠那塊「肉」,因為形狀像斧頭
    ,故名斧足。

      花蛤要「行走」時,會把肉足伸出殼外,伸長,插入泥中,再縮短,把殼(身體)拉過來
    ,然後足抽出泥土,再伸長,插入前方的泥沙中,再縮短,再把身體往前拉……就這樣慢慢
    的走動。

  而伸出來的兩隻手一個是「出水口」、一個是「入水口」。

    會議決議:

     以上的說明,是消化許多資訊而簡略介紹的,畢竟我們的目標不是成為花蛤解剖學家。
    但是(根據老師建議)利用我們拍攝好的花蛤圖片,加以編輯,圖解花蛤的構造,應該
    可以讓人有更清晰的花蛤印象。

                                                                                   top

[第八次會議 紀錄:歐陽薰]

會議主題:  小秘密大學問──潮汐與花蛤尋訪 ∼許萬福老師

     一般說法:農曆初一、十五的十二時(半夜十二點及中午十二點)是大潮。而每天滿潮時
   間大概晚一個小時。但根據萬福老師經年的海濱踏查經驗,每天「滿潮時差」大概是50分
   鐘左右。。

       ◎要記清楚唷,滿潮時不能去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