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公路歷史

蘇花公路峭壁景觀

蘇花公路峭壁景觀

蘇花公路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同治 13 年至光緒 2 年。
1875年清朝的提督羅大春,為了「開山輔番」,一面與原住民作戰,一面開路到花蓮。清同治 13 年,發生了”牡丹社事件”,清廷為鞏固邊防,派沈葆楨來台並展開築路計畫 。沈葆楨所修築的三條聯繫台灣東西兩岸交通的道路,分為北、中、南三段。而 北路即為蘇花高的前身 ,工程自開鑿到完工費時約兩年,其路徑狹窄且崎嶇,以清水斷崖最危險。

清水斷崖

清水斷崖

1932年日本人在移民屯墾的壓力下,費盡心力將之擴修為公路,更於民國 21年完成和仁至太魯閣的隧道工程並正式通車,稱為”臨海道路”,也就是現在蘇花公路的前身。光復後將之列入省轄道路,改稱「蘇花公路」。1990年蘇花公路正式拓寬完成雙線通車,行政院並在該年核定「改善交通全盤計劃」,規劃台灣未來應完成「環島高速公路網」,首先由台北連接宜蘭的「北宜高速公路」。接下來就是「蘇花高速公路」。

蘇花公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他除了記載著「拓荒」的涵義和「後山」的出現,也和花蓮的歷史文化緊緊相連。而當蘇花高速公路完成之時,花蓮的改變將進入新的里程,影響不只是交通,還包含了更多元的層次。


建議使用1024X768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