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50"%> 【凌波輕舟渡碧潭】
碧潭歷史
地方沿革
走進碧潭
極樂碧潭
碧潭文風
交通動線
幕後花絮
製作小組
 
碧潭歷史>> 歷史概述鬼話連篇端午龍舟

 

碧潭歷史概述
  希望大家在遊碧潭的時候,也能了解到碧潭的一些過往事蹟、鑑往知來,讓這一躺旅遊更具意義、知性、深度!以下資料都是由我們手邊的歷史文獻蒐集而成,希望大家看過了以後能更深入一層的了解整個碧潭。
  碧潭,位於新店石碇山西端之獅子頭山與碧潭山間的新店溪下游處,兩山由砂岩、頁岩交疊作用構成,加上溪水的侵蝕作用,漸而形成參差不齊的岩壁景觀,故古有「壁潭」或「獅山邊大潭」之稱,成為新店最著名的景點。
  早在清代以前,當地人利用桂竹編成約2~4公尺的圓柱「竹蛇籠」,直立放置溪中築壩,稱為「豎籠」,內置鵝卵石,放置溪邊攔水,形成最早的攔水堤壩工程。讓你猜猜當時的人如何渡河呢?絕對不可能走吊橋,因為它要到日據時代才開始興建,游泳嗎?不,水深危險,小心溺斃!那就靠船隻吧!如果你家沒有船船呢?那就去走竹蛇籠吧!它可同時具備小橋的功用喔! (竹蛇籠的小秘密)
   日治時期,由於溪水暴漲三十多公尺使新店街嚴重受損,防患水患成為當時首要工作,總督府特別修築長堤,以混凝土做成,工程鉅大。
  民國二十五年,第一座碧橋由創建人賴雲著手,使通往安坑一帶的交通略為改善,「碧潭吊橋」之美成為「台灣八大景」之一,有空一定要給它大略欣賞一番!
  香魚是當時新店溪的一大名產,由於捕獲量漸增,魚魚大量減少,便開始鼓勵人工孵化,後來更有設「禁漁期」,希望香魚可以增產,你可想像那一面品嘗香魚,一面欣賞碧潭美景的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吧!
  台灣光復後,開始興建水利工程,柳公圳的改建為大台北地區帶來豐沛水源,農業利潤提高,促進工商業的發達。
   近來隨著北二高的興建、捷運系統的便捷,新店漸成為一大都會區,維護傳統文化及新都市文化的發展為當前首要目標,而維護碧潭之風光也很重要,如何使新店碧潭能永續發展就靠我們的雙手來達成,避免空氣、水源、噪音汙染等公害,全民要一起來合作,手牽手,邁向無窮的希望,創造美好新店,我的家鄉…我的碧潭………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