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老師解說
現在這裡正在進行自然堆肥,有一種味道瀰漫,因為這地方並沒有設計台風,所以味道就大多集中於此,不論是從哪裡來參觀的小朋友、遊客、、等,我都會帶他們來這裡聞這味道,主要是讓他們知道,有機廢棄物本身的處理過程,會產生味道,大家才會反思從自我減量做起,若知道處理過程中會產生這一味道,而這味道會影響到別人,那自己就會把廚餘製造量減低。
這一堆是落葉、魚頭的堆肥,難免都會有蟲,有蟲就必須要翻堆,現階段溫度大多在60℃左右,若現在翻動,明天溫度會下降,後天會再上升,大後天就可能會升高到70%左右,所以透過翻動,將這些高低營養不同之物,混合一起,並提供充足氧氣,使堆肥在製作過程中,產生高溫、透氣性好,所產生的味道就不會很重,若溫度形成不高,又有很多水流出來,那臭味就會很重,因為溫度低,會產生所謂的厭氣發酵,即出現CH4(甲皖),形成脫氨,那阿摩尼亞的味道就會出來。目前這環境給予氧氣的系統還很足夠,熱空氣往上,冷空氣從旁進去,形成一個不錯的熱導引。
現在這一堆只是剛開始,要經過翻堆的過程,以自然堆肥方式,學術上建議溫度超過60度就要翻堆,進行3~6個月,若翻堆次數多,時間可縮至3個月,但是我還另外有農事要處理,真正做堆肥的時間就不多,大概就需要6個月的時間。
我認為堆肥應該要回歸至專業體系,政府做或是交由民間企業,只要有專業廚餘處理的公司、地點,可依實際的狀況進行翻堆,這發酵速度就會比較快,像我們這樣在做,是兼的做,沒有辦法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這工作,所以就用較長的時間來換取發酵速度。
問:就您所知,環保局或是宜蘭縣政府有沒有堆肥場的建置計畫?
現在這部分交由各鄉公所來執行,有些鄉公所有做堆肥場;有些鄉公所就拿去餵豬、給畜牧場的人,羅東鎮公所機器連廠房花了160萬,收集廚餘後,先脫水,將固、水分離,水分就交由污水處理廠處理,固體部分就做堆肥。
問:所謂BOT制度是什麼?您對於台塑與台北市環保局進行廚餘回收處理合作案看法如何?
BOT制度為民間經營後轉移政府,或是政府轉移讓民間經營。
以正面看法來看台塑,皆對大家有利,然而我們可能會採行懷疑態度,因為台塑本身有很多工廠,工廠有許多污泥,若以處理廚餘順道來處理污泥,法源上若ok那就沒問題,那是否污泥中所含的重金屬物會滲入,這是一懷疑?若賣出市場,基本上因為台灣的肥料管理機制,並還沒有完全做好,這是憂心的地方,那若其符合標準,當然是最好的。
宜蘭廚餘堆肥化部分曾經也有讓民間公司來做處理,但民間企業法源機制尚有一個問題,政府是否要付這處理費,要收多少錢,廚餘轉為肥料的過程中也需要成本,政府是否要支付呢?這是比較大的問題,相對的,若只由政府本身來處理是最好的,有人力、車子,仍端看政府體系願不願意,不過這有一個盲點,往往清潔隊長的任命,要看鄉鎮長,若鄉鎮長本身觀念不是很深,清潔隊長就不用傷腦筋,若彼此觀念不合,這清潔隊長很有可能就會被換掉,而且再加上廚餘的處理並不是個很有形(利益)的建設,通常一位政治人物要的是有形的建設,那無形的建設很可能就會捨棄,因而這仍需要看鄉鎮公所首長的意願了。
問:羅東鎮的有機廢棄物處理場,經費來源?由誰來爭取?
是由中央補助,宜蘭縣環保局爭取,第一年由各鄉鎮公所提出計畫,與其他鄉鎮相較之下,羅東鎮較有心、積極,所以能爭取較多錢,同時羅東鎮的計畫也比較好,所以此還是要看鄉鎮長的態度與要求。
8月的時候到美國亞特蘭大的城鎮參觀,他們也都是交由鄉鎮公所來做,不過,外國的廚餘和台灣的廚餘不一樣,國外將之攪碎後納入廢水池處理,清潔隊員大多只處理木質、樹葉含高碳之物,台灣的廚餘則是量大,水分又多,所以材料現狀不一樣,曾經有接待過交換學生,若跟他說有蟲,他一定很快的來看,因為他想比較看看與他自己國家的蟲有沒有不一樣,這讓我覺得廚餘處理對他而言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若台灣的女生看到就會哇哇大叫了,像芬蘭、瑞典廚餘是每個家庭都在做,他們已經落實到每個家庭裡了,而我們則是剛開始,這一點,台灣必須對教育體系作一反省,應要訓練培育教師的單位,能將之納入教學內容裡,若每個老師都知道,就會帶入基礎教育之中,這些是生活化的東西,是應該要放入基礎教育中的。像所謂的田園教學,執行成效仍待檢討,而目前華德福教育體系,就真的要讓每個小朋友都要從事務農,不過一般學校,仍是以考試導向為主。
問:這一次聽到國外作法,收穫很多,因為我們也同時想瞭解國外經驗和其他縣市的經驗。
關於其他縣市的作法,是使用這種堆肥桶,下方有一個水龍頭,上有蓋子,民82年,台中北區美陽社區在推廣時,我去過好幾次,結果,都是以高齡80歲的理事長自己在執行,我最後一次去時,就跟理事長說,你不能死,不然會斷掉,沒有承傳。桶子的水龍頭都有水管連接,保持水分流出來,裝滿後蓋起來,封蓋2個月後再打開,這種方式在宜蘭不太適合,因為颱風因素,當時,宜蘭也有這推廣,榮源國中就使用這方法,但我用了這方法幾年,覺得這方法不是很理想。
我後來做了一個箱子,有個煙囪管,進行煙囪效應,熱部分往上流,冷空氣從旁進去,形成一個很好的空氣對流,不過,最大的問題在於,內容物可能需要混合,像落葉裡必須要放些高氮之物,形成高溫,這樣臭味就不會太臭,當初有一個構想,板子做成組合式,只要超過30公分的小孩都可以操作,但這板子久了會變形,那目前仍在試用觀察中,有些箱子有經過改良,使用在國中、小裡,箱子一面是組合式的,其他面是固定式的。
問:像這樣的堆肥箱大概花費多少?
堆肥箱將近一萬,不過現在仍觀摩、試用中,堆滿的話,大該可以堆1500公斤,在去年、前年,在中華國中建立這機制,成效還不錯,我認為各校要先建立適合各校的回收機制,因為各地方屬性不同,然後找出更好、最適合學校的方式,這部分當然仍是努力的。
問:為什麼當初會使用酵素?
酵素、菌種的使用,在台灣單一農民中所花的成本,大概就是我最高了,大約花了30、40萬,酵素對微生物的東西,對於不是學這一行的人而言,都是很新的,再加上透過專業人員說出來,感覺似乎不錯,人家賣我就買,久了人家就想請你推銷,發現從中單一單位的利潤很大,一公斤的成本花費可能10元,卻可以賣到200∼300元,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負擔這筆錢,而且有心從事環保推動就已經很好了,再花這筆錢,就說不過去了。
所以我一直在想,不要有外在菌種,以自然發酵的方式,3∼5戶用一箱子、容器共同製作,或是社區共同來做,所以從社區、學校來做,不用花太多的成本,以自然發酵為主,就不需花高成本了。
問:這種堆肥箱方法對於都市化家庭的可行性?
對於都市化家庭,就由鄉公所來執行,只要民眾正確分類、廚餘瀝乾,其他就交由鄉公所百分百的回收,每個民眾必須瞭解有機廢棄物處理基本上有困難,因為瞭解、認識困難,而能從本身減量開始,甚至配合政府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