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相關資訊

 

1、我們的作品網址:網界博覽會主機備援主機
2、羅東國小的網址:http://www.lotes.ilc.edu.tw/index.htm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4、學  校:羅東國小
5、縣  市:宜蘭縣羅東鎮
6、指導老師:黃糸秀娟、洪惠芝、裴駿琦
7、義務志工:陳逸翔、劉人豪
8、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的學生:五位學生
      
簡瑋軒 . 陳瑾柔 . 陳冠宇 . 張啟銘 . 林佳昕
9、我們的年紀是:12
10、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jane560820@yahoo.com.tw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地方環境議題

2、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宜蘭縣羅東鎮這個面積只有十幾平方公里的小鎮,在全國三百一十九個鄉鎮,土地面積倒數第十名,但人口密度卻名列前數第十名。想必面對的廚餘回收問題,更為急切。所以羅東鎮已於今年九十二年四月七日全面實施廚餘回收,迄今已滿半年餘,其成效如何?是我們想關心的問題之一。

3、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有機廢棄物(廚餘)回收利用相較於一般性資源垃圾回收的推行,大部分縣市仍處於示範推廣階段。所以大部分居民,包括我們隊員本身及隊員的家人,對廚餘這樣一個新興資源,認知仍不深,以致大部分廚餘流入掩埋場或焚化爐。

         如何避免此種狀況持續下去?加強廚餘回收觀念很重要!所以這份研究,我們首先運用蒐集、訪問、實做的方式加深隊員們本身對廚餘處理與再利用的認知;接著利用問卷的方式,追蹤羅東鎮內家庭、學校、社區廚餘的流向;同步透過動靜態活動推廣廚餘回收再利用,讓垃圾減量的最後一道曙光展現。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的網路連線方式是採用ADSL。為了這次專題研究,資訊組長儲三翔老師特別開出了一個ftp空間,讓我們不論是在家裡或學校的工作成果能直接上傳與下載,方便極了,特別感謝他。

5、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剛開始遭遇的難題是,某些隊員被動,不按時交工作進度,讓指導老師很煩惱。經過溝通,大家膫解了此次參與專題研究的目的,不能再像從前課堂上老師說一才做一,我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努力,主動追求知識。如同老師說的:「我們是主角,老師只是配角」。雖然因此,有的隊員覺得壓力很大而退出,加入了新的成員,最後只剩我們五個人,人少!但大家重新凝聚「心」的力量,力量更大了。

研究過程,一直很順利,尤其是採訪對象的找尋,得到很多指點,才得以順利完成採訪工作,唯一不順利的是訪問縣長與環保局長,因為正在會期,非常忙碌,無法採訪,這是唯一的遺憾

 至於活動照片的處理,五年級就學過了;網頁製作方面,儲老師教我們使用Namo5.5,也快一學期了,所以這些部分難不倒我們。最大的困難是時間太短,又要收集資料、又要做網頁,作品無法太精緻,如果有比較長的時間,我們期待能做的更好。

6、心得箴言:

從麥子的成長茁壯、到收穫製成麵粉、再經過糕點師父的巧手,完成的小蛋糕,中間需經過多少的人的勞心勞力?數不清了,所以我們叫他「千人糕」
       
我們的作品,裡面有許許多多「千人糕」的故事,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分享在台灣的土地上,令人感動的人、事、物。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一) 本隊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符合「台灣網界博覽會」的目標與宗旨:

為了實踐「網界博覽會」本年度的活動宗旨「成就與結合」,與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的目標,我們選擇了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息息相關的「廚餘」,當作研究題目;發出問卷調查社區民眾對於「廚餘回收再利用」的認知與現況;最後結合學校舉辦的跳蚤市場設計闖關活動、發表研究結果,並運用傳播媒體報紙與廣播的力量,推廣「廚餘回收再利用」的觀念。我們期盼我們的一點點努力,能讓「廚餘」在我們生活中能循環利用,改善環境品質,讓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兩個多月的研究,我們學到的不只是「廚餘回收再利用」的知識與技巧而已。為了收集書面資料,我們發現網路的世界無遠弗屆,雜誌、剪報、論文全都在裡頭!為了採訪,踏出校門,才發現在我們生活中竟然有這麼多維護地球環境、不求名利的鬥士們!為了整理資料,我們發現電腦的世界浩瀚無窮,軟體實在是學不完!為了消化龐大的資料、問卷與工作,我們甚至動員了全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這些經驗,如果沒參加這個專題研究,是沒辦法體會的。

(二)為了完成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本隊使用的資訊科技?

名稱

運用目的

來源

硬體

電腦

文字、影像處理

學校、家中

攝錄影機

拍攝採訪過程

學校

數位相機

拍攝研究過程

指導老師

印表機

列印資料

學校、家中

錄音筆

錄採訪過程、背景音樂

指導老師

電話

聯絡受訪對象

學校、家中

軟體

word 2000

文字紀錄

學校、家中

excel 2000

問卷分析

學校、家中

namo5.5

製作網頁

學校

photoimpact8

照片處理、網頁背景

學校

swish2.0

製作動畫、自我介紹

學校

inspiration7.0

製作概念圖

學校

hotpotatoes6.0

製作線上測驗

學校、老師家中

flash5.0

製作拼圖遊戲

學校、老師家中

Mediaplayer

觀看採訪過程

學校、家中

科技媒體

文化局圖書館、縣史館

收集廚餘回收書面資料

宜蘭市

書籍、報紙、論文

收集各縣市廚餘回收現況

圖書館、網路

問卷調查

了解社區居民對廚餘回收的認知與現況

羅東鎮

實地採訪

了解羅東鎮廚餘回收流向與廚餘堆肥的方法

羅東鎮、宜蘭市蘇澳鎮、員山鄉

搜尋引擎

檢索廚餘資料

學校、家中

廚餘堆肥用菌種

廚餘堆肥DIY

自然環境保護基金會

報紙

發表研究調查結果

聯合報

廣播

發表研究調查結果

警察廣播電臺

(三)我們為了扮演「大使」的角色!所用的方法?

為了完成此次的專題研究計劃,我們親自拜訪了羅東鎮清潔隊、豬場主人林建良先生、永茂父子農場主人鍾茂樹先生、榮源國中林其發主任、張媽媽有機竹筍園等;用問卷調查與學校週邊的社區民眾進行一場紙上的溝通;用電子信箱與電話聯絡參訪對象、詢問關於廚餘回收的疑問;利用學校舉辦的跳蚤市場,發表研究成果等等。其中讓我們最感到振奮的是聯合報記者來訪問我們的那一刻,一切辛苦,彷彿有了肯定。

(四)這個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與衝擊?

這個研究讓我與我的家人更了解廚餘回收再利用的重要與必要性,我們期盼我們的研究可以讓社區民眾更了解,雖然成果發表當天,詢問人數不多,但是資源回收闖關活動,可是全校最熱門的,大排長龍,盛況空前;加上有記者叔叔報導我們的研究結果、警察廣播電臺宜蘭台隔日下午三點線上採訪了黃老師,所以我們相信,只要環保的種子灑下,並持續澆灌,有朝一日一定會開花結果

(五)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這個專題研究計畫網頁作品中,採訪與心得部分是由我們五位參賽隊員親自撰寫完成,資料閱讀部分,如果來自其他網站、個人著作或圖文等,我們都會尊重智慧財產權規範,註明出處來源

  在此也特別感謝千里迢迢從台中趕到宜蘭演講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督察總隊第四科黃仁晞先生允諾我們引用他撰寫的「廚餘清運回收再利用」中關於「廚餘再利用」方式的優缺點介紹。

    首頁的背景音樂,為本校王湘霓老師所彈奏,線上測驗原始碼,為義務志工陳奕翔老師提供,在此一併致謝。

(六)發現、教訓和驚奇

我們發現廚餘回收再利用的學問很大,有這麼多人投入在裡頭,很感動。證嚴上人有句話說:「認真就是專業」,看到許多阿姨、叔叔認真投入他們的力量,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我們得到的教訓是:看到每天產生這麼多的廚餘,大家如果不好好回收,流到掩埋場,我們的生活環境會越來越惡劣。希望大家舉手之勞做環保,才不會苦果自己嘗。

第一個驚奇是到養豬場才發現,煮廚餘的鍋子好大,輸送過程都是用管路,不需要人力,科技的力量太神奇了,完全與想像中的不一樣,百聞不如一見就是這個道理。第二個驚奇是聯合報記者來訪問我們,太快樂了。第三個驚奇,警察廣播電台宜蘭台,線上採訪黃老師,讚許我們忍耐廚餘的臭味,富有研究精神喔!

 

      

 

 

 

 

 

 

 

專題研究貢獻度說明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註)

學生

1.採訪受訪對象
2.
攝影、影像處理
3.
訪談內容紀錄
4.
編輯書面資料
5.
擬定訪問大綱
6.
填寫進度報告
7.
收集資料
8.網頁橫幅背景製作

74%

指導教師

1.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2.
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3.
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4.
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5.
電腦技術輔導
6.聯繫受訪對象

22%

義務志工

線上測驗程式設計

2%

訪談人士

提供廚餘回收再利用資料

2%

註:貢獻度百分比=(個別研究時數/總研究時數)×100

學生貢獻度百分比=(517/698)×100%=74

指導教師貢獻度百分比=(158/698)×100=22

義務志工貢獻度百分比=(12/698)×100=2

受訪對象貢獻度百分比=(11/698)×100=2

 

      

 


著作權(c) 2002 我的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