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農夫,在整地的同時,還必須要在自己的田裡劃分一塊區域,這塊區域叫做「種田」,專門培植稻子的秧苗,等到秧苗長大以後,再將秧苗移植稻田裡。種田由於是培植秧苗時所劃分出的一個區域,所以必須特別的照顧。

現代的農夫,培育秧苗的工作通常都交給民間的「育苗中心」來負責囉!各地的育苗中心,會根據當地農民的需求,培育適合栽種的稻種秧苗,農夫只需要到秧苗中心購買秧苗,就可以拿到田裡去插秧了。

在我們研究這個專題個過程,我們拜訪了台東市區附近的秧苗場,現在,就讓我們帶各位一起到育苗中心看看吧!

●將土壤打成細粉末

首先,育苗中心的人員會將泥土,運用篩子篩選,把泥土篩選成粉末的狀態,細細的泥土可以讓稻子發芽後,容易將根伸入泥土中。

(註:不是我們相機的鏡頭髒了,而是太多細微的泥土粉末在空中飄揚所以拍照起來有點模糊,可見泥土已被篩選得很細囉!)

  

●混合泥土、粗糠與肥料

接著,便將打細的泥土與肥料、粗糠混合在一起,成為秧苗苗床中的主要土壤。經過這樣的處裡後,秧苗的生長環境不但土壤細緻,易於生長,同時還提供了充裕的養分,讓秧苗可以在生長的過程中有足夠的養分,可以長得更好。 準備好泥土之後,就可以至進入自動化的過程,進入種植秧苗的程序囉!

   

●利用排箱機將箱子依序排列

首先,工作人員必須先將準備好的箱子疊至排箱機的前面,排箱機會一個一個把箱子送出去,讓後面的機器可以在箱子裡裝上土壤。

   

●加入泥土

排箱機排好箱子後,緊接著就進入了覆土的程序,工作人員經過控制機器土壤的流量,配合排箱機的運作速度,便可以使每個箱子裡的土壤平均而且平整喔!

●灑上稻穀

已經鋪好泥土的箱子,接著會被送到裝滿稻穀的機器,透過機器的調整,讓稻穀可以均勻的灑在苗床上。

這些灑在苗床上的稻榖,是已經經過四、五天浸泡,已經發芽的秧苗喔!

●灑上消毒藥水並覆蓋泥土

稻穀鋪在苗床上後,接著就會利用一些消毒藥劑,進行消毒的工作,「消毒」兩個字聽起來好像很可怕,不過,請別擔心,這些藥劑是經過一定的比例調製出來的,目的是要將泥土裡不好的、有礙於秧苗生長的細菌殺死,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它就會分解,不會有殘留的問題。

●運用排箱機疊好秧苗箱,並輸送製戶外擺放

已經覆蓋好泥土的秧苗箱,會利用排箱機,把秧苗箱疊在一起,然後輸送至戶外擺放,工作人員會將秧苗箱擺好,並且利用不織布加以覆蓋。

  

●將發芽的秧苗移至田裡,並蓋上不織布

成堆疊在戶外的秧苗箱,大約經過三天左右,秧苗就會逐漸長出來,所以必須要一個一個將這些秧苗箱分開擺放,已免影響秧苗的生長。因此,秧苗場的人員便會把這些秧苗箱移到田裡的空地分別擺放,並用不織布覆蓋起來。

不織布在冬天強風肆虐時,可以防風,保護秧苗不受損,同時也可以像溫室一樣,維持秧苗生長的溫度。夏天艷陽高照時,也可以用來遮太陽,由於不織布具有透氣的功能,不像塑膠袋一樣完全不透氣,因此覆蓋在不織布下的秧苗,仍可以與外界個空氣做氣體交換,現在的秧苗場,幾乎已經不用塑膠袋來覆蓋秧苗,而紛紛改用不織布呢!

  
●秧苗長大囉!

經過大約二個星期的成長,秧苗在秧苗場人員的細心照顧之下,終於長成肥肥壯壯的小秧苗囉!這個時候,就靜待農夫們來把他們帶到田裡面去種植囉!有了秧苗場人員的細心培育秧苗,農夫在稻子收成、打田準備完成後,才有稍微喘息的時間呢!

綠油油的秧苗田,是不是十分美麗呢!而且秧苗都長得好壯喔!

●農夫到秧苗場買秧苗

在秧苗場培育好秧苗之後,就等著農夫們來購買秧苗囉!農夫在購買秧苗之前,必須要先估計自己的土地大約多大,然後決定需要買幾箱的秧苗,一般來說,一分地(大約300坪)需要23∼25箱的秧苗(一箱就是一個標準規格秧苗盆子所裝的秧苗),也就是說,如果您有五分地的話,您所需要購買的秧苗數量為115箱至125箱左右,平均每箱的秧苗大約售價三十元上下,所以大約花多少錢來買秧苗您算算看就知道囉!

(您看,數學很重要吧!農夫買秧苗還要估算一下,才不會白花錢買了太多的秧苗呢!)

買完秧苗之後,農夫們會將秧苗捆成一捆一捆的圓筒狀,然後用車子把秧苗載回家後,就可以準備插秧了。

說明:因為秧苗長大後,只有捆成圓筒的形狀才方便用車子運送,否則將秧苗平平的疊起來,底下的秧苗可會壓壞了喔!您看,是不是有一種處處是學問的感覺呢?

農夫將秧苗捲成一捆一捆的

張爺爺示範捲秧苗

捲好秧苗後就搬上車帶回去插秧囉

池上農會秧苗場

池上農會碾米場旁,就是培育秧苗的苗場,看到這一片片的苗田,是不是感覺與我們所採訪的秧苗場有點類似呢?一棵棵的小秧苗,正養精蓄銳,準備日後到了田裡面時可以順利的成長、壯大,為農夫帶來好收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