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馬圳
>>石獅
>>古砲
>>黑松.鳳凰.椰子樹
現在位置:首頁>地方老古董>糖友里的石獅與古砲
回上一頁
>>糖友里的石獅與古砲
轉載黃志亮-狩獵和美三十年
近卅年來,和美鎮上的聚落,從繁華到沒落,約在十年之間一輪迴,也約在十年之間,風華再現,一下子又成為人□達數百戶的聚落,就以原本主產蔗糖的糖友里最為傳奇了,如今傳統產業不見了,糖香不再,卻成為全縣最著名的大國宅,共有六百餘戶。
糖友里,原為竹圍子庄區域,在日據時代即因有新高製糖公司彰化工廠的設置,員工眾多,再加上附近從事蔗糖種植的農民多,因而在光復後區里整編時,就因產業特色稱為糖友里。

糖友里在民國七十年代,因台糖縮編,原來員工有的改分發到溪州糖廠,有的人採取優惠退休,略作安頓後,不久,即把公司賣給了國民黨成為建業公司,建業公司是專門從事生產蔗板的工廠,「概括承受」所有台糖員工與廠房設備,但後來因經營不善,逐步走向變賣土地,以平衡黨營公司財務不佳的路,先賣了部分土地給電信局當線路中心,接著因台灣房價飆漲,又賣給民間興建住宅,首開先例的作法是,把原來的養豬場土地賣給千力建設,由其規劃為「造鎮計劃」,興建上百戶住宅,在民國八十年代,這也是和美最大的建築手筆。

 

至於工廠區,在工廠停工荒廢多年後,民國八十年間,建業公司又透過層層轉折,悄悄的把部分士地賣給瑞聯建設集團,由該財團在和美鎮原建業公司土地上,合作興建「大透天」千戶社區,規模比原先的千力建設還要大,但在第一期工程接近完工時,財團突然發生財務危機,又把權利轉給長億建設,在這產權層層移轉過程中,承購戶仔細檢視相關文件,才發現與他們訂房屋契約的士地所有權人,還是原來國民黨經營的台灣建業紙器公司,有許多當地的「原住民」在想到與建設公司確保產權之時,也希望能把原來台糖時期,放置在當地的文化財,石獅和古砲追回來,以示不忘本,並用以當公共景觀藝術品。

據原來住在台糖的公司內的承購戶了解,台糖變為建業後,直至民國七十年左右,建業公司在廢廠變賣時,當地仍留有兩項頗具唐風的老石獅,坐鎮在紙器加工廠前,另外還有一具清朝嘉慶十年所建的古砲,立在原來台糖招待所前,既然土地所有權人仍屬建業公司,那麼有關這兩項頗具歷史的文化財,就要追蹤它的去處,希望能還給這塊土地的民眾,讓大家知道此地名為糖友里的相關歷史,並作傳承依據。
根據和美鎮志記載,糖友里在清宣統元年(日本明治四十二年)是新高製糖廠彰化工廠,其員工都居住在此,從事糖業種植與生產,所以大家都以日本人通稱的「會社」相稱,但公家單位在作行政區命名時,則是以「糖友」相稱,可以說是個相當具有悠久歷史的特殊「庄頭」,民國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正式訂名為糖友里。

至於糖友里之所以會有清朝古砲,據地方老一輩的人表示,糖友屬平地地形,戰爭時用不到大砲,可能是日、清戰爭後,從大肚溪邊搬來,因當時日本人十分重視糖業,和美中寮糖廠在日本人管理下,擁有相當大的地方勢力,也雅好搜集文化藝品,就把此骨董大砲搬到招待所前供人觀賞。
清未台灣的大砲,是防禦上的重要設施,包括土產和購自英國、德國的西式大砲,清咸豐以前,台灣使用自鑄的傳統鐵砲或青銅砲,大小以重量來計算,有一千斤到八千斤等數種規格,砲身多為單筒狀,前端細, 後端為火藥室較粗,並留有一個小洞為火門。這尊古砲塑造年代的字跡相當明顯,承造年代和清同治、光緒年間八卦山戰役時,設在八卦山上「定寨」的古砲年代不同,可說相當具有歷史意義,只是過去大家都忘了它的存在,把它當成廢鐵,而沒有文化財的保護觀念。至於原來放在工廠前的石獅子,雕刻手法,相當具有唐風,造型亦古樸,據推測也是日本人的「搜藏品」,因為石獅在中國社會,廟宇使用較多,民宅幾乎不用,都是用來作威鎮之用,它放置在原台糖內,早已超過半世紀,因此在此次建設公司造鎮計劃,全面整平當地原有景觀時,許多「原住民」,均希望持有百分之卅土地股權的建業公司,能追回建莊設里時,這兩項與台糖人、台糖社區有深厚感情的景觀文化財。

.................................................................................^ top

回上一頁
 
關於我們心中感謝心路歷程參考資料
--Copyright 2003,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