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首頁

      和平老街

     中山老街

      老街古蹟

 
 

        先後多次改道的大科崁溪,原本從南崁流經大竹圍出海,當年淡水河可由南崁上溯至大溪,成為大陸船隻航行到台灣北部的航路終點站。由於水路交通便捷,大溪在清朝年間不僅是個繁榮的港口,更是北部漳州泉州籍移民的重要據點。早年緊鄰河岸碼頭老城區和平路中山路,是貨物集散與交易買賣的商業中心。當年生氣蓬勃的市況,可以說是「萬商雲集,人聲鼎沸」。日據大正八年(公元1919年),日人在大溪施行市街改正,外商富賈聚集的和平路中山路,成為首當其衝的改建目標。曾向日人學習泥匠技藝的陳旺來、陳三川兩兄弟,展現不同以往的做法,將台灣寺廟建築常用的剪黏交趾燒運用在「牌樓厝」騎樓的街屋上。立面山牆的浮雕裝飾題材,大量使用中國的各式吉祥圖案,包括龍虎麒麟鯉躍龍門牡丹富貴以及各種花鳥走獸草木蟲魚。這些造型誇張、構圖繁複的華麗裝飾,除了讓當時的各商家歎為觀止且爭相仿效外,更由於保留完整,成為大溪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

 

 

 

        大溪老街,指的是老城區的和平路中山路兩條街道。和平路全長四百多公尺,街道兩旁的一百二十七戶商家,井然有序地形成長條街屋型態。中山路街道長度與和平路不相上下,兩旁街屋以住家居多,巴洛克式牆面的保存不如和平路來得完整。和平路是大溪鎮內最古老的一條街道,當年日人進行市街改正時,由於這裡的住戶幾乎都是經商有成的富賈,因此整條街道的立面牌樓,無不挖空心思在繁複的浮雕圖案上爭奇鬥豔。這些圖案的色彩與光澤在時間的摧蝕下,雖然大多已沉滯褪色,卻無損於原先構圖布局的熱鬧氣氛,如今看來依然搶眼。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居民為了能使街道碼頭聯繫,興建店鋪住屋時還特地讓出一條小,做為苦力挑貨進出的通道,大大減輕了迂迴繞道的辛苦。這條稱為「月眉通路」的小徑與和平路底通往昔日碼頭的石板古道,都可以見出先輩溫柔敦厚的作風。尤其後者的階梯更採「之」字型設計,在轉彎處形成摺扇狀,降低每級階梯的高度,讓靠勞力維生的苦力得以減少爬坡之苦。如今這條仍保留著原始面貌的石板古道,已是大溪著名的觀光勝景,與老建築一同見證大溪的風光歲月。

 

 

 

大溪和平老街代表者大溪昔日的繁華面貌。

 

1.    山牆:山牆就是立面中央最頂出的地方,通常是中央高兩側較低的狀態,乍聽之下應是呈現三角形,但可以做的變化很多,在老街上可以看到山尖形(松茂茶棧)、半圓形及圓弧形(錦發)、階梯形平頂(逢春)、水形(協和)、內凹山尖形KANG)、如意形(德記)、水波形(全盛),其中山尖形和半圓形是較普遍的做法。

2.    收頭:臨街立面牌樓頂端裝飾的柱子。山牆的上端多以柱頭或塑像來收頭,由於其位置顯著,因此,造形變化多,收頭圖像包括動、植物、幾何、器物、磚疊澀形等等。

3.    匾額:匾額文字應是遊客最容易懂的部分,和平老街上的匾額框多為長方形,其中文字有店號(如全昌、茂發、廣生堂),有的是姓氏(如KANG)

4.    柱子:柱子在和平老街裡很常見,至少有百來根,大溪老街的柱子有圓、方、八角、亞字形四種水平向截面形。柱頭和柱腳的花樣都很特別,其中有將西式的板葉飾、棕葉飾、蓮花飾改為大白菜菜葉形式。罔柱子底部看,每家主人對柱腳的形式也很費心,有直接將柱子底部向外擴大而成的方形柱腳,在柱腳下又有台座的圓形柱櫍,圓形柱櫍的形式又有圓凳、圓箍環、圓環、圓碗等等名堂,十分特別,不妨駐足欣賞。

5.    裝飾文樣:街屋立面上裝飾品數量、種類之多,足以令人眼花撩亂。中式的裝飾文樣有動物文、植物文、組合文(瓊若本店的琴棋書畫)以及器物、山石等等;西式圖像則有模效西方的花草組合、綵帶、肩帶、盾牌、幾何文等裝飾,另外大溪老街上還有與日本家紋接近的圖案(德記的「簡」字家紋)。

6.    街坊雕紋:近百戶華麗的街屋立面,總讓來往的中外遊客,駐足讚嘆不已,而每一戶繁複的鳥獸雕刻、幾何圖示,都有其特殊意義,不但有當時人們對生命期許,也替變遷時代,留下歷史見證,立面雕紋見的祥獸,例如:蟾蜍、麒麟、獅子、駱駝、龍、鰲魚,每一種動物都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 蟾蜍 ~ 祈求財運 , 獅子、龍與麒麟 ~ 求取平安吉祥 , 駱駝 ~ 希望多子孫。

7. 內部格局:和平老街的街屋很狹長,由於臨街面相當窄因此造成建築空間不得不

   往後拉長拉深,若有機會走進古宅裡會發現外觀看起來蠻小的老房子其實不小,

   主人多把第一近當成店面,而二、三近就成了住家和工作場。

 

 

 

回到首頁 | 走訪大溪 | 大溪老街 | 中正公園 | 武德殿

大慶洞與石板古道 | 老街廟宇 | 後尾巷 | 走訪大溪老街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