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之ㄧ  |  產業之二  |   產業之三  |

 

運輸業

                                           

漢人到愛河流域移墾後靠著漁、鹽之利及舟楫之便而發展出沿岸聚落;這個時期的愛河雖然已經從自然河川慢慢變為運輸、灌溉河道,但是大致仍保持完整的生態面貌。而真正使愛河產生全面性易容的是日據初期1908年以後的高雄港築港計畫。

西元1895年日本進據高雄後,於西元1900年開始高雄的港灣開發調查計劃,跟著開發高雄港的腳步,愛河也隨即開始構築河堤,縮窄河面,濬深河床,並以之填鹽埕之鹽田。浚深高雄川,主要是為供工業運輸之用,是以位今仁愛公園舊址的杉原產業豆餅工廠、修船廠等,均靠此河道輸送,日後的鋸木工廠亦是,故一般均稱之為「高雄運河」。當時日本政府一方面利用它來運輸原木、水泥、排放各種工業廢水,另一方面也在河堤兩岸進行美化工作。

昔日的愛河,經常可見到此種景象

★昔日的愛河,經常可見到此種景象

(老照片:蔡高明老師提供)

  今成都路、中華路與河西路在昔日尚有多家木材、合板廠,如林商號、新亞、裕國、亞洲等,愛河是他們運輸進口原木的主要水道。在興盛時期,常可見一艘船船尾拉著由鐵索串聯的一大串原木,原木上站著拿長竹桿的工人隨行照顧原木,從高雄港往上游航向目的地的儲木池。

木材業

                                           

  早期臺灣雖富有許多的原木,但因為當時臺灣有關這方面的技術不是非常良好,砍下來的木頭其成本就遠比由國外進口的原木來的昂貴,以及當時國外的木材有很多的材質都比台灣出廠的好,就在這種情況下造就了愛河沿岸上的木材工廠及運輸業的發展。

  當國外的木材運來時,會先將木頭在高雄港下泊,再用小船拖拉到愛河中游的木廠工廠當時運到台灣的原木多屬東南亞的,其中菲律賓的又佔大多數。

  早在1935(日昭和10年,民國24),日人利用河道托運原木至中游的鋸木工廠,特將中下游疏濬拓寬,咾咕石修築河堤,形成愛河的特殊景觀。由此可知愛河在當時還因此整修過一番,也可知當時木工廠非常的眾多。

  在以前這條曾是台灣重要運輸和鋸木水路的愛河,過去曾林立於兩岸的木材工廠不勝其數,這些工廠如今已隨著禁運及產業逐漸外移而消失,只剩下唯一的一間亞洲合板公司,但也不再具有以前的功能了!!在現今愛河的運輸功能早已 消失不在的情況下,或許再過不久,連這間愛河上僅存的木材合板工廠也會跟著消失了...!

亞洲合板公司的載木車

★亞洲合板公司的載木車

 現今愛河畔唯一仍經營的亞洲合板公司

★現今愛河畔唯一仍在經營的亞洲合板公司

 緩緩駛入工廠中

★車緩緩的駛進了工廠中

 

產業之ㄧ  |  產業之二  |   產業之三  |

 

。本網由長河之子全員製作。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