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之ㄧ  |  產業之二  |   產業之三  |

 

                                                 

每一個時代,每一條河,都曾帶領著她的子民們一同在一片土地上努力。

曾經興起,曾經衰落,一次次的產業轉變,都是愛河和其子民們的辛勤見證。

因為有愛河,我們得以擁有高度經濟,因為有愛河,就連我們的產業看來都是那麼的迷人,

短短的幾十年,一滴滴的汗水融入河水,彙集成一個奇蹟,帶來了愛河的產業文明,

收割過無數次,也跟著轉變許多次的產業,卻隨著愛河的哭泣而逐漸消失...,

近年來愛河也蛻變了,在她逐漸蛻變的同時,似乎也喚起了我們對於過去及現今這些產業的記憶..。

 

日治時期,高雄的新興產業日漸發達,

在愛河附近陸續出現鳳梨製罐、水泥、製冰、酒精、製糖、磚瓦工廠,

也出現成排壯觀的軍用倉庫。光復後,這些產業,除了水泥業之外,多逐漸凋零,

有些廠房迄今仍然矗立於荒湮漫草之中,供人憑弔。

 

鋼鐵業

 

                                           

  一開始就先說到的鋼鐵業,其座落處大部分是在愛河出海口的部份,但現今在我們的實察下,發現其實現今在愛河沿岸也是有鋼鐵業的分布,只是可能規模較小吧!

  為什麼鋼鐵業會如此的蓬勃發展,甚至使高雄成為台灣第一的鋼鐵重鎮呢?將他發展的歷史探討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鋼鐵業之所以蓬勃,主要原因為高雄港的開發政府政策的引導,另外,當時高雄與愛河岸之所以工廠林立,經濟飛升,跟日本當初統治時將台灣當為前進南洋的基地也有密切關係。

資料提供:愛河文化協會

愛河上游附近的一家鋼鐵公司

★上圖為愛河上游附近的一家鋼鐵公司。

  一開始在高雄發展鋼鐵業,其實是日本方面為了製糖業的機器維護及製造而發展出的,而當時的打狗鐵工所(1919年)亦是台灣當時第一家鐵工廠,之後的九一八事變至中日戰爭爆發,皆使得日本更積極在工業建設上,而那時除了鋼鐵業外,鋁製產業也逐漸發芽。1940年,唐榮公司在高雄開了台灣最早民營的唐榮鐵工廠,在當時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鋼鐵廠,軋鋼量佔全省量數的一半,所以當時便有著「北大同、南唐榮」這麼一句話。之後由於太平洋戰爭的開始,日方又成立了高雄製鐵株式會社(站後為台機公司),逐漸的,高雄變成了一個工業重鎮的城市。

  民國64年以來,為十大國家建設之一的國營一貫作業大鋼廠--中鋼,逐漸帶領著愛河和高雄,積極轉型,期望讓高雄成為一個台灣的鋼鐵城市。

愛河畔的坤泰鋼鐵有限公司 工人工作的樣子 原日本軍事基地,後改成工廠

★上方左照為愛河畔的鐵工廠,中間是工人工作的樣子,右邊則是原日本軍事基地,後改成工廠

 

磚瓦業

 

  日治以後,高雄快速邁向現代化之林,新式建築屋舍日益普及,需要大量磚瓦建材,因此運輸便利的愛河岸邊,便出現醒目的燒磚窯廠,燒製代表台灣南部陽光、熱情的「清水磚」。這些磚廠一直使用到70年代。

高雄唯一僅存的兩根磚窯煙囪

★愛河畔僅存的兩根磚窯煙囪。

這兩根磚窯煙囪似乎也有其存在危機!

★這兩根磚窯煙囪似乎也有其存在危機!

★這兩根磚窯煙囪是為了

不同方式的燒窯方式而分別建的。

 

產業之ㄧ  |  產業之二  |   產業之三  |

 

 

。本網由長河之子全員製作。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