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ndex
回首頁
TSN 網界博覽會
project
計畫簡報
sitemap
網站導覽
email
寫信給我們
information
資料來源
words
關鍵字詞庫
 

日本教育

今日本教育文化十分注重於所謂的「應試教育」,孩子讀「名門學校」是父母最大的驕傲之一,所以產生了一個偏重高學歷的社會。甚至在幼稚園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這個現象-在沒有跨入幼兒園門檻前就把孩子送到「幼兒教室」受訓。順道一提,在99年十一月時,日本發生了一件慘案,「一名兩歲的日本小女孩一周以前突然失蹤,日前發現被殘忍地殺害了。殺害她的凶手是一個同樣有一名兩歲小女孩的婦女。」事件發生後,日本輿論為之嘩然。據日本警方初步調查,罪犯的殺人動機只是出於攀比和嫉妒。為孩子追求有名的幼兒園落空,嫉妒轉化成一種仇視,釀成了這一悲劇。

什麼會產生這種偏重高學歷的觀念?前面文章已有提到,跟科舉制度實是脫不了干係。日本現今基礎文化,幾乎是由孝德天皇所推動的大化革新為主。其中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在筆者所查詢的大化革新裡,有記載到一句話「日本仿照唐代學制設立學校,亦有科舉考試,一切科目都與唐代相同。」也就是說,遠在中國唐代,日本就已經有了科舉制度,也難怪台灣式教育與日本十分相似了。

來影響日本重視文憑、好學校的時期即是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的功用不僅提高了民眾們的讀寫能力,政府也在明治五年(1972年)發出「學制公告書」,公布了新的學制。政府在「學制公告書」中,否定了之前的勒令主義(教育是基於天皇的勒令,為培育天皇的子民而存在的),改而提倡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的實用思想,並獎勵婦女、農工商人去求學。二次世界大戰後,升學須經過一連串的競爭考試,家長為了讓子女出人頭地,便開始讓孩子進各種補習班或是才藝班上課。從前的科舉制度影響了日本的教育,促使日本的補習班日漸茁壯。

<附註>
英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