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畫簡報

Title

    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1. 我們的學校網址:http://www.tajh.tp.edu.tw/
  2.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民國91年2月8日

  3. 學校:台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
    縣市:台北市大安區

  4. 指導老師:劉雪蓮老師、蘇志奮老師、邱龍斌老師
    班級:二年二班、二年三班、二年十六班

  5. 多少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五名

  6. 他們的年紀是:13-14歲

  7. 專題研究計畫聯絡Email信箱:C0229100087@mail.taiwanschoolnet.org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其他事項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我們將網站中所要探討的地方,範圍設定在中華民國台灣。由於內容中在比較上之需要,故有另外探討至國外。國外比較部分只出現於「世界古今教育文化」部分,內容有日本及英美地區。然而,整份報告內容仍是針對台灣人民而寫。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補習班的興盛對台灣人民來說早已習以平常,然而,對於大多數的外國人,幾乎不知道補習班的存在。對於這個有趣的現象,我們試著由國家不同的教育文化來下手分析,並且將解開台灣補習班興盛的謎題。

  4. 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所有組員家中都是使用寬頻(Cable)。寬頻是各家長自行辦理,非任何機構贊助。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 集合開會的困難:

      雖然同是一個學校,但由於不同班級的作息及規定不同,加上學校生活事務多,使得我們不僅放學無法碰面,平時的下課時間也少有集合的時間。為解決此問題,我們決定在Yahoo網站申請一個封閉式奇摩家族。利用假日時,大夥兒便在網上開會決議了。後來也陸續使用MSN、ICQ或直接透過電話作為我們的即時通訊管道。

    • 題目的決定:

      當初在報名時,對於題目的選定,可是忙壞了整個隊伍。當初決定補習班為我們的主題時,報名居然無法通過審核。老師認為可能是我們的題目上出了問題,建議我們換個主題;而組員們卻認為都已經花了那麼多心血了(當初尚未報名時我們便已開始著手製作),應該想辦法和大會溝通。沒想到最後原因不是在於主題上的選擇,只是地方上的定義出了問題,原來大家都誤會大會的意思了。於是在修正後,問題也就結束了。

    • 一名組員不認真:

      包含組長,我們的隊伍一共有五位成員。我們對於工作上的分配由初始的模糊漸漸的清晰化。然而,在我們工作分配清晰化的過程中,卻有一位組員始終沒有獲得工作的分配。主要是因為其不大參與團隊的活動,而且連基本的技能都有待指導加強,更重要的是居然一放寒假就不見其人影。最後組長決定,不再期望他參宇的可能性,由剩下的四個人一起奮戰。

  6. 心得箴言:

    因這個研究計劃讓我們更加了解,發現了許多平常不會去注意、不會去探討的資料。我們每一個小計劃的追蹤研究,都得到了不少知識,無論是實質上的,或是心裡層面的影響。相信這個小小的專題研究報告,對我們的現在、未來,都有一份影響存在!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1.這一段解釋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符合網界博覽會的宗旨

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當我們在探討補習文化的產生時,曾經查了許多有關教育方面的歷史資料,包括網路、圖書館,徹底地研究了一番,才以我們所得到的、理解的東西,用自己的話把它呈現出來,加強了中國歷代文化風氣的印象,對我們在學習中國歷史方面有很大的幫助。並且我們學會了討論、歸納的研究精神,還有製作一篇完整報告的方法。過程中我們碰到許多難題,當大家的論點不同、又無資料可供查閱時,我們就把它列入採訪範圍的一部份,讓專業人士來替我們解答。例如我們便自行訪問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二科及第六科長。

我們在網路上查過一些教育價值觀、制度等等的資料,發現網路的東西雖然多,無法有效率的得到我們想得到的知識。或許,這方面的資料,更有待熱心的網友建製了。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由於我們出來比賽,算是為校爭光,電腦老師特許我們運用學校的軟硬體設備,當然,組員們本身也盡量提供或是向朋友借設備以供我們使用。本組可算得上網路化的小組,我們開過的會議起碼也十多次,其中便有三分之二的會議是在線上開,有問題時,也都是通電話。實在是我們碰面機會少,所以才有此情形。其中我們在傳輸檔案時,也多利用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軟體。有趣的是,有些軟體組員不會用,大家便一起指導她,倒是沒讓她出錯了。

  • 硬體
    • 電腦類
      • 基本電腦設備
      • 印表機
      • 掃描器
      • 數位相機
      • 56K數據機
      • 纜線數據機
    • 非電腦類
      • 電話
      • 錄音機(附麥克風)
      • 照相機
  • 軟體
    • 基本配備
    • 繪圖
      • Ulead PhotoImpact 5
      • Ulead PhotoImpact 6
      • Micromedia Flash 5
    • 製作網頁
      • Frontpage 2000
      • Micromedia Dreamweaver4
    • 通訊
      • MSN Messenger 4.6
      • ICQ 2001b
      • E-mail
    • 瀏覽器
      • Netscape 6.2
      • Internet Explorer 6.0
    • 上傳檔案
      • Micromedia Dreamweaver4
      • Cute FTP 4.0
  • 其他
    • Yahoo!奇摩家族
    • 圖書館
    • 訪問
    • 報紙
    • 書籍
    • 廣告宣傳單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訪問紀錄
台北市教育局
第二科長曾燦金先生

我們的報告在訪問或是請教問題時,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對象接洽時間與接觸。其中葉雋老師、羅老師及Rorror Huang老師分別由組長與組員由電話進行訪問。由於內容需要,我們向「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寄了詢問的信,很感謝他們在我們寄信一兩天後便立即回覆。另外,台北市政府市長室秘書陳盈龍先生也協助我們找到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六科長黃贇瑾女士與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二科長曾燦金先生,使我們的報告有了珍貴的訪問紀錄。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六科長黃贇瑾女士
    •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二科長曾燦金先生
    • 台北市政府市長室秘書陳盈龍先生
    •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 葉雋老師
    • 羅老師
    • Rorror Huang老師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整篇報告中,與地方最有關係的部分,莫過於和市政府教育局的訪問。不管訪問或請教的對象是誰,我們都會先自我介紹,告訴他們我們是大安國中的學生,或許,這會強化了一些人對我們學校的印象。

北市教育局第六科長
北市教育局第六科長

教育局的兩位科長似乎對於我們的採訪很感興趣,居然為了我們空出了四十至六十分鐘,好讓我們進行訪問。有趣的是,先前我們向第六科長黃贇瑾女士約時間時,曾表示過我們是台北市大安國中的學生,只是沒想到訪問時,黃科長居然誤以為我們是北一女,不過當天去的有一男(組長)兩女,黃科長還開玩笑的問組長他是不是北一女的學生。訪問到了一半,科長才搞清楚我們是大安國中的學生。

過了訪問,除了我們報告獲得很大的助益外,我們相信,對於教育局也有部分地幫助。至少教育局也藉此機會直接了解到我們中學生的思維方式,相信這對於他們的工作進行,多少幫助了些。兩位科長都很肯定我們這種獨自訪問的做法,也都鼓勵我們多方向的學習。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個網站如果能有留言版,總能達到網路交流的目的。這是我們全組的願望。一名組員的友人洪先生曾幫我們撰寫了一個留言版,可惜我們沒有一個可開啟二十四小時的電腦,所以我們只能放棄當初的構想。不過還是很感謝洪先生的熱心協助。我們的報告撰寫中,曾經上網尋找資料。一名網友chen4584提供了我們有關補習班的資料,雖然最後也沒派上用場,但同樣也感謝他的熱心協助。

另外,為了了解閱讀我們網站的使用者之想法,以作為我們進步的方針。我們不僅試著用不同的電腦觀看我們的作品,試圖揣測其他使用者的想法,我們還試著邀請一些人在各地的朋友光臨我們的網站,並提供一些意見給我們。感謝遠在紐西蘭的好友wenwen^0^及caroline,和人在台南的好友阿達熱心提供意見。

謝王靜玲同學在我們前往教育局訪問時,抱病全程參與,協助我們照相。

    • 洪先生
    • 林毓達
    • wenwen^0^(MSN Messenger上的匿名)
    • caroline(ICQ上的匿名)
    • chen4584(bbs新椰林風情上的匿名)
    • 王靜玲

6.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我們做這個關於教育方面的研究報告之前,大家對於現今社會的教育觀念,一致傾向「著重智育」的看法,身為學生的我們,在這種價值觀的壓迫下,十分不屑這過時的、無法應付時代趨勢的觀點。但在投入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現代社會的想法正逐漸在轉型(雖然台灣依舊擺脫不了文憑社會的封號),還有很多人士為我們的教改做努力,令我們十分感動!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在華人文化遠播時,也一併將教育的理念、方向帶到了國外,以至於今日日本補習文化的產生,這是我們先前所沒有料想到的,也由於這份資料的出現,改變了我們認為「補習班只有中國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