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巡禮

回首頁回首頁  項目舊名來由 項目 人物傳記


第三頁

 

第一頁第二頁

 

 

小金瓜露頭

小金瓜露頭是九份金礦脈初次發現的地方,1889年曾經在美國從事金礦開採的潮州李姓人家於1893年沿著大粗坑溪與小粗坑溪合流而上朔源,於是在九份山頂發現小金瓜露頭,九份的採金史正式展開。

小金瓜露頭

圖3-1-19 小金瓜露頭

 

 

磅坑口

九份的世外桃源,又名磅坑口,此隧道是輕便路進入九份的入口,採礦時期輕便車通行於鐵道上,利用輕便車取得瑞芳供應的物資,通過隧道口20分鐘後,可達一處廣場,這裡是輕便車的流籠頭,流籠頭就是控制電動絞盤以鐵索拉動台車的指揮中心,目前流籠頭已拆除,做為公園。

磅坑口

圖3-1-20 磅坑口

 

 

 

三、地方信仰建築

 

福山宮

        山宮位於崙仔頂,和九份聚落隔著汽車路相望。面寬三開間,前後兩進的福山宮,突破傳統小土地公廟的格局,成為臺灣數一數二的大土地公廟。福山宮的由來和金礦有密切關係。據傳九份農民偶在溪間尋獲金礦石,拿到暖暖示人,聞風而至的三貂堡林英、林黨兩兄弟,便假藉神明之意,向九份一帶農民謊稱,「臺灣山脈為福州鼓山之龍脈渡海而來者,而九份雞籠山乃臺灣之龍頭,海中之基隆嶼即龍珠,倘有切斷龍背者,天遣必至。」兩人自稱奉神意,在礦山連挖13處,得金2000兩餘。他們為了表示對神明的尊敬,以一含金巨石,塑像立廟,此為福山宮的前身。兩兄弟得金後,大肆揮霍,不久盡傾所有,再回九份採金時一無所獲,怪罪土地公無靈,遂擊碎金身,得金九兩,不久財散人亡。後人再取石頭打造土地公像供奉原址。原福山宮僅一座2公尺的四方形小廟,日據時代,金礦工人經常到此廟許願,希望能挖到大金脈。由於採礦日盛,昭和10(西元1935)福山宮增建前後殿及廂房。當時信徒原想將廟宇拆除,重建大廟,但請示土地公卻未獲同意,只好在原石造小祠上再蓋一座大廟,因而形成了現今「廟中廟」的奇特景觀。

福山宮

圖3-1-21 福山宮

 

勸濟堂

     建於光緒二十二年(A.D.1896),幾乎是與金瓜石的採金年代相當,堂旨為「勸眾行善,濟危扶困」;現在是金瓜石最大的一座廟宇,主奉關聖帝君神位,也是金瓜石的居民日常聚會活動的地方。廟的最大特色是供奉一座高三十五公尺,重達二十五公噸,東南亞最大的銅鑄關公像,神像後方,就是金瓜石最具有代表性的山-無耳茶壼山。

勸濟堂

圖3-1-22 勸濟堂

《金九地區的宗教建築當然不只這些,在此我們只介紹較具代表性的!》

 

﹝接下來我們就去「舊名來由吧!﹞

 

回頁首本頁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