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名來由

回首頁回首頁  項目古蹟巡禮 項目 人物傳記


 

一、九份篇

 

連結到金瓜石篇

圳仔尾

 圳仔尾舊道口附近的基隆山腳下,因位於圳的尾端而得名。這條圳是由基隆山溪水及礦坑內泉水合流,圳路形式自然形成,後來才在壁邊加混凝土,至於溪底則沒有加添其他材料。這兒是水源,所以很多人來挑水或洗衣服。

烏勢坑

(1)    勢坑是因以前有一個叫烏勢」的人住在此地而成名。地形位居凹地,故稱為坑。

(2)    烏勢坑早期有一處黑黑暗暗的坑道, 就是黑暗的意思,所以稱為烏勢坑

工夫寮

(1)    工夫寮是做工的人住的地方,大多為福州人,他們大多從事挑土工作。在九份有兩個地方叫工夫寮,一個是在崙仔頂大樹旁,另一個在八號坪旁。

(2)    夫寮住的有福州人也有溫州人,都是單身,他們因為沒有技術,所以做挑土的工作,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

死人堀

(1)    據說有人在欽賢國中操場上大號,發現芒草根部有金砂,往下挖後,挖到死人骨骸,故稱為 死人堀

(2)    傳說當地假如有少數人在採金,若來了更多人的一群,則前者得讓給後者,否則,後者會砸死前者。由於以前曾發生類似衝突,有人傷亡,所以稱之。

鐵網仔腳

現在汽車路天方夜譚餐廳那一段,在日據時期因道路上方有空中流籠通過,為防止流籠所運送的礦土掉下來傷人,故於道路上空架設鐵網,因此那一帶就叫鐵網仔腳

九份

(1)    地名由來是因此地原有九戶人家居住,物資補給從仔寮上岸時都要分成九份,故演變成地名。

(2) 以前是山林,狗很多,故稱之。九份實際上是仔寮的一部份。

暗街仔

(1)    因為以前基山街戶外沒有電燈,故稱之。

(2) 山街在日據時期晚上最熱鬧,所以暗街仔就是指是晚上的街市的意思。

(3)   以前基山街兩旁的店家會在街道上方搭起棚子來遮陽、蔽雨,因為光線不足,所以稱暗街仔

福州寮

位於崙仔頂,因這兒是福州人聚居處,也有人說工夫寮

瑞芳

清末日據之初,陳人房的祖先開了一家 瑞芳店,後來便沿用做地名。主人陳人房極善於經商,可以腳打算盤、手寫字,他也曾經營炭礦及棧間等。大正四年陳人房過世後,商店也就歇業了。

公園尾

頌德公園過後的那一小部份聚落就叫公園尾,取頌德公園尾端的意思。

崙仔頂

份國小往上到福山宮之間的山崙部份,因位於九份山崙的頂部,故稱崙仔頂

 土地公坪

山宮附近因有一大片平地,閩南語平地叫 ,故稱土地公坪。

隔頂

(1)    車路上坡往金瓜石方向的最高點,因像牆般隔開九份金瓜石,故稱

     

(2)    瓜石的人稱這兒叫九份仔隔,九份人稱這兒叫金瓜石隔

(3)    隔頂有一間打石店,是惠安崇武人蔣萬益開的,塚仔埔的招魂碑和金瓜石勸濟堂的部份雕刻都是他的作品。蔣光復後搬到基隆後來回到大陸去,弟弟蔣夢梁現在基隆經營 龍門工藝品社,曾任書道會理事長,現任詩學研究會理事長。

 八號坪

號坑口外面的一大片平地,因其位於八號坑外,稱 八號坪。這個平地是長久以來用坑內的捨石(丟棄的石頭)填出來的。

 八號路級仔

路級仔九份人對階梯的稱呼,八號路級仔就是指八號坑往上到九份山頂及往下到仔寮的直向通路。

 七號路級仔

園尾有一條往山下通到七番坑的階梯石路,因通往七番坑,故稱七號路級仔

 局口

山街輕便路交會處附近,以前藤田組曾設一間事務局,故稱為舊局,而基山街盡頭的那家雜貨店旁就稱局口。另外在聖明宮旁藤田組亦曾設一個事務所,所以那裡也稱 舊局

 豆菜寮仔

番坑九番坑之間有溪谷可取水,以前有一個叫「豆菜樹仔的人在那裡搭草寮蔭種豆芽菜,那個地方就被稱為豆菜寮仔

 豬灶腳

現在代天府後面就是以前殺豬的豬灶所在,而豬灶下面一帶的聚落就稱豬灶腳九份全盛的時候一天要殺二十多頭豬。

 舊豬灶腳

早期九份殺豬的地方是在輕便路五番坑方向,右邊叉路下的小廣場。舊豬灶往下一帶就稱舊豬灶腳,後來因豬灶離市場太遠,才移至代天府後面。

仔鳳梨園

梨園仔位於基山社區活動中心以下一帶的山坡,因日據時有一個叫洪仔尚的人在此種了很多鳳梨,所以稱鳳梨園仔洪仔尚的兒子早期也曾當過礦長。

 戲台口

平戲院前的廣場就叫戲台口,因為戲台是看戲場所的舊稱。以前這個地方人來人往,攤販很多,相當熱鬧。

 輕便車站

輕便車是日據時期以人力推動沿鐵軌行進的一種交通工具,它的車站就位於輕便路戲台口轉彎的地方,這裡是買車票及停放輕便車的地方。

 流籠頭/流籠

日據時期輕便車通往瑞芳途中要翻山越嶺,上下坡時人力推動困難,須借助電動絞盤,以鐵索拉動台車上下陡坡,這樣的裝置稱 輕便流籠。流籠的起點稱流籠頭,終點稱流籠腳,過公園尾輕便路隧道,往前走十分鐘左右到達的那個廣場就是流籠頭;流籠頭腳則是在瑞芳九份汽車路上,剛過侯硐叉路時,路右邊有一個土地公廟,那裡是山腳和平地交會處,輕便車可以用人力推動,所以流籠終點在此,稱流籠腳

 舊路

舊路路以前來往九份、瑞芳間所走的山路,這是一條利用保甲人力共同負責開闢修補的道路,所以又稱 保甲路。自動車路開通後這條路就被稱作舊路

 木馬路

木馬是古時候用來運木頭等東西的器具,地上每隔一段距離放一根滾木,木馬在滾木上以人力拖動。大竿林的山上有一條木馬路通到公園尾的涼亭下。

 石鷹

石鷹基隆山靠青雲殿山腰處,形狀像面向著海的一隻老鷹的頭,傳說當早晨石鷹嘴吐煙時,九份就會發生災禍。這個石鷹已經在建青雲殿時塌掉了。

 雞籠山

雞籠山的形狀就像一個養雞用的雞籠,故稱雞籠山。現今又有人稱其為 睡美人,因為從土地公坪之汽車路望去,就像一位屈膝躺著的美人。又有人稱孕婦山 大肚美人山,因為又像一個大肚子的孕婦躺在那裡。

 茶壺山

(1)    某年茶壺山下發生森林大火,但因山頂附近無樹,冒上來的煙在茶壺底,有如茶壺在爐上燒,故稱茶壺山,但也稱無耳茶壺山

(2)    有一句俗語形容九份金瓜石的山是茶壺無耳,金瓜無蒂,台灣才會沒出皇帝。

(3)    壺山亦稱獅仔石山,因為從水濂洞方向看過像一頭趴在山上的獅子,但若由小粗坑附近望去時,茶壺嘴如獅耳,看起來又像獅張口。

 石觀音

觀音基隆山腰面對著大海處,若從瑞芳九份路上即可看到貌似觀音頭上綁著帽巾的石,但現已崩塌。

 塚仔埔

聚落外圍的幾個山崙,從以前就被用來當墓地,故稱為塚仔埔

 大竿林
竿林的山上長了很多芒草林,芒草又稱竿尾,所以此地稱大竿林

仔寮

仔寮地區從前有人搭了草寮製煉油,故稱仔寮

茶仔園坑

賢國中旁有一個小礦坑(屬山皮坑),因其附近有茶園,所以叫茶仔園坑

磅坑口

(1)    輕便車自九份通往金瓜石時,中間要穿過雞籠山,所以在雞籠山腰打個坑洞,附近就叫做磅坑口,現在坑洞已經封閉了。

(2)    輕便車過頌德公園要左轉彎,穿過一個大石崁,這裡也稱為磅坑口(或隧道口)

後坑仔

坑仔位於基山街舊局的後面,那兒有一條山溝,山溝的東邊屬於佛堂巷,西邊屬於後坑巷。後坑指的是後面的坑洞,那兒有二、三十個礦坑坑洞。

五番坑口

番坑位於大竿林溪,從前輕便車軌跨過溪上的橋越過去。大概在二十年前,這兒加上蓋子才形成現在的廣場,廣場是小孩子遊玩的地方。五番坑口前原有三段土管,把礦土運到下面的水車間去,即現在的頌德活動中心附近。

市場口

山街上的市場是九份唯一的市場,以前熱鬧的時候,市場內的攤子有十幾攤,雞、鴨、魚、肉、菜都有,現在只剩一、二攤而已。 市場口是當初九份最熱鬧的地方。

菜堂

是指金山佛堂佛堂裡拜觀音,裡面有和尚和尼姑。大約在二十年前菜堂前面擴建成廣場,廣場旁有福住社區活動中心和聚福社,有人會借用這個廣場請客或演戲。

 

二、金瓜石篇

連結到九份篇

石尾(本山露頭)

早露天開採地區及發展地區,在神社上方3層300多階梯,最多曾有上百戶居民居住,最後一戶為58年遷移。

樹梅

樹梅樹叢聚而得名,為本山礦脈樹梅礦區。

茂風

期聚落,一個部落有二個礦坑住數十戶。

石腳

其位於本山下方,故得石腳,為銅山里及石山里大部地區,金瓜石最大聚落所在。

赤牛仔寮

在茂風下方處,有小平台有草,早期居民在此養黃牛建有牛欄以供耕種及運輸,而得名。

水管頭(又稱杉仔湖)

五坑上方水櫃附,為石腳地區居民引水用,因皆從水櫃分出水頭,故稱水管頭。早期該處有杉木林分佈又稱杉仔湖,後因開墾後杉木林已不復見。

獅仔山腳(祈堂腳)

石腳同一地的別名,得名於獅仔山之山腳,但較少用。

五號寮

早期有五戶農在開墾而得名。

新店仔

為日據時期後期所新開,由當時礦工小包商黃仁祥所開設,主要販賣礦工民生必需品為主,為每月初讓其所屬礦先消費記帳,月底再由薪水中扣除結清,而得名。

風吹輪格

處風口,季風由水湳洞由下往上吹,造成風切口,每當風大時人往往無法通行,而得名。

斜坡索道

勢45度的纜車道加上45度的台車,類似香港太平山的纜車。

隔頂

係指兩山鞍部間隔,為間隔九份、金瓜石兩地之埡口,是公路全線最高點。

新山

仔寮原址要擴充選廠產量,將原有居民遷至新山新開發山區,又稱三板橋6號橋。

南新山

頂與九份溪之間稱南新山。

磺窟仔

仁社區所在地,現稱世外桃源,可由金水公路經十三層選廠遺址而過。

台灣小日本

本佔據期因進行大規模日本式建築設施,滿山遍植櫻花,置身其間,如置身日本本土之感受,故得名台灣小日本。

﹝接下來我們就去「人物傳記吧!﹞

回頁首本頁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