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摑刀式:用手掌緊握刀幹,五指外裹,而向內用力,刀鋒內斜成握拳狀,刻時自前方向懷內刻,這叫做「全摑式」;另一種是「抵摑式」,以食、中、無名、小指握住刀幹,大拇指與四指相對,抵住刀幹,如此握刀的力量更實更大,刻起印來當然就更方便。這種執刀的方式,適於刻大印和氣派磅礡的寫意印,但不適於刻小印或是精細的印。齊白石先生便是用這種方式執刀刻印。
摑刀式
剛學習書法,必須先懂得執筆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學習篆刻也是一樣,要先知道執刀的方法,才能進一步的去刻印。古人講執刀的方法多用雙鉤法,與寫字的方式相同,這道理我們不能否認,但執刀的方式,不一定就是一種,歷代篆刻家執刀的方式各自不同,而他們的作品,也各有所長,我們僅就研究所知,將執刀法分成三式,而這三種也只是概括性的介紹,並不能涵蓋所有。
3、推刀式:和執硬筆的方式相同,用拇、食、中三指自刀幹四周撮定刀幹,自懷內的方式向前推出,這叫做「直推式」,如果橫推就叫做「平推式」。這種執刀的方式,刻平直的筆劃容易得到很好的效果,刻精細的印也可以,所以採用的人也很多,而且自從硬筆流行以來,用這種方式刻印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趙之謙刻印用直推法,黃牧甫刻印用平推法,都各有各自的風格。
2、拽刀式:與寫字執筆方式相同,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對,撮住刀幹,以無名指抵著中指,小指抵著無名指,刻印時的方向與摑刀式相同,自前方向內刻,無名指在刻製時,可以緊貼印石邊緣,使力量容易由拇、食、中三指貫注於刀鋒,而小指則可於每一筆刻好後,將石粉掃到已刻好的縫隙中,這樣可以使印面上的字跡黑白分明,這種方式適用於刻製一寸左右大小的印章,因為指與腕的力量,在這種執刀方式下,可以得到高度的發揮。所以古人便把雙鉤式的執刀法列為刻印執刀的不二法門,歷代篆刻家採用這種執刀方式的人最多,如:印壇巨將吳昌碩先生,即是使用此種執刀法。
拽刀式
以上三種執刀式,只是將執刀做了一個歸納,其實篆刻之優劣,端看作品好壞,執刀法只是一種技巧、媒介罷了,無須被限制住,而應該視個人習慣及印石大小來決定採用何種刀法,如此將更靈活、更自在。
推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