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放大鏡
首頁客家來源遷徙細說客家山歌認識客家小調情繫客家童謠度子歌賞析剖析客家戲劇淺談客家樂器音樂工作者客家社團活動工作日誌

 

 

 

 

[客家來源][客群南遷][分佈情形][兩岸放大鏡]

 

 

台灣的客家人延續了大陸境內遷徙客居的生活模式。

在眾多歷史學家均認為客家人原居住在河南東邊、山西以南、安徽以西、湖北以北的中原人,由於幾次的大遷移,逐批往中國南方尋求生存的空間,在中國境內目前以贛南、粵東、閩西、廣西東南為主要生活圈,往海外則往台灣、海南及南洋發展。

原來的這片土地早已有原生住民,不免也產生的「土客械鬥」,經過協調,或另遷移到生存條件更差的原始山地,從頭開墾胼手胝足經過一番奮鬥才有今天的面貌。有的定居已近千年歷史,形成客家人的語言,信仰、風俗。在台灣開始有大量移民從福建和廣東移入,因客家人較福佬人晚移入,所以也經過「閩客械鬥」之後,另尋山地、丘陵、偏遠貧困地區定居。

最先是登陸今高雄、屏東一帶,再從台中、彰化一帶,另又遷入或直接從大陸移入今桃、竹、苗一帶,再往基隆、台北,再東入花蓮、台東。長期的客家移民血淚史,都是靠先人披荊斬棘,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來自「山」的生活,在中國境內和台灣的客家人都和茶葉脫離不了關係。於是 「山歌」、「採茶歌於焉產生。在這麼相同的生活背景下,在兩邊的山歌歌謠有大部分的相同處,如「九腔十八調」的說法,一樣有八音、採茶歌、三腳採茶、、、等,甚至小調,台灣的「瓜子仁」、「挑擔歌」、「十二月古人」 (剪剪花)、「五更歌」(孟姜女調)可說是源自中國大陸,像老歌手所述這些歌在台灣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了。

  

 

本網站為育林國中樹育天才所製作,非經同意禁止轉載
E-Mail:yljhnew@mail.yljh.tpc.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