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蝸牛博物館蝸牛特色餐廳小品蝸牛DIY小小解說員全校畫蝸牛小蝸牛大知識

參觀蝸牛博物館

寫在前頭-參觀蝸牛博物館

    在詹老闆的介紹下,我們知道小品蝸牛是台灣小品蝸牛生態農場是台灣少見的養殖蝸牛的農場,經過十來年的努力,逐步發展成蝸牛休閒農業主題生態養殖觀光園區,園區分為養殖區、風味餐廳、生物科技區及博物館區,今天我們小組來到博物館區—蝸寶生態居,一窺詹老闆精心的收藏……

參觀蝸牛博物館  文【陳靖璇】

    前天我們全班去小品蝸牛園訪問詹老闆,訪問的過程中詹老闆特地帶我們去養殖場實地看蝸牛,他告訴我們蝸牛是夜行性動物,在蝸牛的生長環境中有很多的天敵,像螢火蟲碰到蝸牛的時候,會釋放毒液將蝸牛麻醉之後,再將蝸牛吃掉。為了讓蝸牛有遮陽的環境和食物,詹老闆特地種植很多的地瓜葉,因此整個蝸牛園看來一片綠海,他並且親自調配飼料給蝸牛,詹老闆如此用心的照顧蝸牛,難怪每隻蝸牛長得都很健康。
    之後詹老闆又帶我們去蝸牛博物館參觀,他說世界上最小的蝸牛比我們的手指都還要小,他認為全台灣最漂亮的蝸牛是班卡拉。在他接觸蝸牛的十四年間,詹老闆陸續蒐集一百多種蝸牛的標本,整個博物館十分的豐富。他還提到最常被使用在法國菜的勃根地蝸牛適合生存在寒帶,通常要在12度下才能存活,所以他們把勃根地蝸牛放置在另外的地方,沒有放在展覽館。
    後來我們在外面的蝸牛養殖區遇見了詹老闆的媽媽,我很好奇的向阿嬤請教要如何把蝸牛養的白白胖胖的,阿嬤說她只是提供蝸牛無農藥的地瓜葉和蔬菜給牠們當食物,並且營造適合牠們的環境,牠們自然而然就長得白白胖胖的很健康。我想園區的蝸牛會如此順利成長,都要歸功詹老闆和家人的用心和認真,才會讓蝸牛們如此健康。

參觀蝸牛博物館  文【陳玟妤

    上星期三,我們去小品蝸牛訪問詹老闆,在辦公室內訪問詹老闆,結束後他就帶著我們參觀園區的各處。
    首先他帶我們去參觀外面的蝸牛園,他告訴我們蝸牛在早上會躲起來,只有晚上的時候會出來活動,還告訴我們蝸牛有很多天敵,包含老鼠和螢火蟲的幼蟲,他說營火蟲的幼蟲在咬了蝸牛之後會釋放毒液,將牠麻痺,最後再將蝸牛吃掉。他還向我們解釋地瓜葉主要的功用,除了可以當食物外,還可以提供蝸牛在艷陽底下有一個藏身之地,讓牠們可以躲太陽,難怪整個園區都是地瓜葉呢!詹老闆還告訴我們,蝸牛是雌雄同體,而蝸牛的蛋雖然會自然的孵化,但是螞蟻會搬走蝸牛蛋,鳥和老鼠也會吃掉小蝸牛。
    之後詹老闆就帶我們去博物館參觀,在裡面有很多的活體蝸牛、蝸牛標本和蝸牛化石,並藏有全台灣最漂亮的班卡拉蝸牛。除此之外,詹老闆還告訴我們其中一個飼養箱,裡面養著喜歡潮濕環境的非洲大蝸牛,主要棲息於蔬菜田、農地、果園、公園、橡膠園、雜草叢生的地方。接著詹老闆帶我們去認識白玉蝸牛,他說白玉蝸牛是兩萬種蝸牛中,少數可以食用的。蝸牛因為牠的營養價值很高,還被法國人稱為四大名菜的第一名。
    最後詹老闆還告訴我們這裡有生技區,全靠萃取蝸牛液去生產保養品,為了萃取蝸牛液,園區的實驗室還發明用微量電流來刺激蝸牛,電流通過身體時,會瞬間就會釋放大量的黏液,他也歡迎我們日後可以再去實驗室參觀。
    這次的參觀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小小一隻蝸牛蘊含著那麼多的學問,這次的訪問真的讓我收穫良多,也讓我更期待我們接下來的蝸牛觀察。

參觀蝸牛博物館  文【薛安庭

    前天我們去拜訪詹老闆的博物館,一進入博物館,裡面有各種的蝸牛,詹老闆細心的解說讓我們對蝸牛有更深的認識。首先詹老闆利用蝸牛的標本向我們介紹蝸牛的型態,他說蝸牛屬於夜行性動物,白天的時候會躲在地瓜葉下躲太陽,等天黑了才會出來覓食。為了讓蝸牛們獲得足夠的營養,詹老闆還親自利用蛋白質、玉米粉和苜蓿調配飼料給蝸牛吃,除此之外,詹老闆還告訴我們蝸牛的天敵有很多,像是螢火蟲寶寶、螞蟻外,還有老鼠都會吃掉蝸牛。整個介紹過程最令我驚訝的是蝸牛排便的地方,蝸牛居然是透過脖子排泄,還有蝸牛的血是透明的,真令我大開眼界。
    接著詹老闆帶我們去參觀他的蝸牛博物館,他告訴我們,他花了十四年的時間去收藏這些蝸牛標本、化石,而在他眼裡蝸牛界中最漂亮的蝸牛是班卡拉。後來我們來到蝸牛養殖箱前,詹老闆細心的一一向我們解說蝸牛博物館裡面的蝸牛,有非洲大蝸牛、白玉蝸牛及勃根地蝸牛等,每隻蝸牛喜歡的氣溫都不同,讓我對於蝸牛又多認識了一些。
    原來飼養蝸牛需要那麼多的功夫和專業,因為氣候、環境都對蝸牛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這一次的訪問,讓我認識了蝸牛,也讓我學習到一個成功的人士,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背後是如此的努力及用心!

參觀蝸牛博物館  文【陳韋翔

    第一次訪問小品蝸牛的詹老闆時,知道加盟主給老闆兒子的六隻小蝸牛,開啟了他們飼養蝸牛事業時,我就覺得我們今年研究的「小品蝸牛」會是很有趣的主題。今天我們又來到了園區,想知道在養殖的過程中遭遇困難的時候,詹老闆是怎樣渡過難關的。
    詹老闆說,蝸牛生長環境的建立是個大學問,一般說來,蝸牛的成長期為六個月,但是因為不同的蝸牛適合生長在不一樣的溫度,所以詹老闆只好多方的摸索,才找出最適合飼養的方式和環境。也因為對蝸牛的喜愛,所以成立了蝸牛博物館,裡面有豐富的蝸牛化石、標本和蝸牛養殖箱。詹老闆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透過他的蝸牛博物館對蝸牛有進一步的認識。
    這一次的訪問讓我見識到詹老闆對蝸牛的專業知識,也見到他對自己喜愛事物的堅持和用心,對蝸牛的知識靠自己摸索,那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次的參觀,除了讓我學習到蝸牛的知識外,我更在詹老闆身上學習到一個成功人士堅持到底的精神,實在令人佩服。

參觀蝸牛博物館  文【陳佩蓁

    今天在小品蝸牛園,我們見識到了不同品種的蝸牛,在詹老闆詳細的解說下,我們知道白玉蝸牛是由常見的非洲大蝸牛所演變而成,在全世界兩萬多種蝸牛中,只有二到四種的蝸牛可以吃。尤其是法國人最愛吃的勃根六蝸牛,除了低脂肪、高蛋白、零膽固醇外,還富有多種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所以被列為四大名菜之一。
    另外,經過老闆的解說,我們還了解到蝸牛喜歡待在黑暗潮濕的地方,因為牠是夜行性動物,所以白天都會躲在地瓜葉底下乘涼,牠們最喜歡吃A菜類的蔬菜,而且牠們的黏液有多種功能,不僅對於皮膚的修復和保濕有非常好的效果,能幫助淡斑,也能預防肌膚老化、促進新陳代謝和舒緩、抗菌等效果。
    經過這次的訪問,我非常佩服詹老闆,因為他為了蝸牛事業,放棄了做了二十幾年的工程師,從頭學起,並且全心全意的投入研究,還從中萃取蝸牛的黏液製作保養品和美食,這麼用心及有遠見的規劃,真是令我敬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