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下水道簡介
每一每一位台北市民無時無刻正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著水,為了讓水資源可以遵循著乾乾淨淨地來,也能乾乾淨淨地回歸自然的永續宗旨,「把污水變乾淨水」處理的過程就是台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所必須肩負責無旁貸的責任。
每一台北市污水下水道的主幹管已完成100%分管網規劃設計,接近台北到高雄來回一趟的距離(740km以上),這些猶如人體血管的污水下水道,都是衛工處的工程人員一斧一鑿地在不見天日的地底下所建設完成的,而處理過後的污水都須經過精密的處理和檢驗,達到國家訂定的排放標準,才能安心放流到大海或河川之中。


臺北市迪化污水處理廠

每一污水下水道建設為國家或都市進步指標之一,首先將每戶家庭的生活污水匯流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保持居家四周溝渠的乾淨,降低水媒疾病發生,進而維護河川水資源的潔淨。汙水下水道用戶接管完成後,同時美化後巷,建物環境四周景觀優美,居住品質同時也得以提升。污水下水道的普及率,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更將其列入國家競爭力評比項目,顯見污水下水道建設為現代化國家或都市,不可缺少的基礎公共建設。


圖中紅線為臺北市污水幹管埋設位置圖

每一台北市政府在致力於污水下水道建設,同時也進行「活化淡水河系」計畫,讓淡水河成為一條可遊憩,親水的美麗河川,期許讓臺北市市民找回對淡水河的珍貴回憶。台北市污水下水道興建是台北市民親水生活的願景實現的開端,希望一條不只有記憶也有活力的淡水河和美麗國際化的臺北市,一起向全球發聲。

水岸臺北 活力再現─臺北市是一個車水馬龍熙來攘網的城市,當鏡頭穿越地面,在這個城市的底下密布著許多井然有序的管線和幹道,各司其職地執行這城市的脈動之源。污水下水道的分布範圍涵蓋臺北市所轄的12個行政區以及新北市14個鄉鎮區與基隆七堵,每一天預計可以處理200萬噸的污水量。

污水的旅行─從家庭出來的使用後的污水,透過用戶接管再到次幹管再到主幹管,之後到達迪化污水處理廠及內湖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到符合放流水標準後,分別排放到淡水河與基隆河,另外臺北市超量的污水,經由過淡水河幹管送至八里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再藉由海洋放流管排放擴散於海中。污水下水道系統採全程密閉管線,減少污水再次污染,也就是「污水的旅行」全程是都在隧道內旅行的。


污水下水道示意圖─用戶接管先到次幹管再到主幹管

 

每一目前污水下水道之分網管網在尚未接設污水下水道系統的地區,為降低污水直接排放,對河川環境的污染,採用晴天污水截流的方式,可將汙水截流至汙水處理廠,淨化後放流或是利用礫間曝氣設施氧化方式來淨化水質,「礫間曝氣氧化設施」這是師法自然的工法,主要以天然礫石為淨化材料,進入處理設施內的污水,經過吸附分解後,變成看不出任何雜質的純淨水質,再流入河川之中。目前成美礫間處理設施及南湖礫間處理設施已經興建完成。
每一我們可以透過 (1)汙水下水道,(2)晴天截流,和(3)礫間曝氣設施,來個三管齊下,搶救環境和污水大作戰。


南湖礫間處理廠(註1)


迪化汙水處理廠─廠內初級及二級沉澱池均採台灣首件之雙層式設計,主要單位長為250公尺,寬為210公尺,地下深17公尺的地下化設施,可降低對周遭環境的負面影響。迪化汙水處理廠是台灣第一座深槽階段曝氣池,能進行二級生物處理。在厭氧消化槽所產生之沼氣,不但可供消化槽本身攪拌,以及作為鍋爐燃料加熱保溫使用,也可作為運動公園的溫水游泳池的加熱能源,處理後的放流水排放到淡水河,可以補注淡水河的水量,並提供河川自淨及涵容能力。

污水廠地下設施 厭氧消化糟

 

建立正確使用汙水下水道的觀念─餐飲業及小吃攤的油脂汙水,依規定要預先裝設處理設施,如油脂截留器,將油脂分離去除後才能將汙水排到汙水下水道中。醫院、印刷廠、修車廠等事業單位必須定期採集水樣檢驗,以確保排水水質符合規定。衛工處將定期在汙水下水道到達地區進行稽查,如經採樣及檢驗不合格,衛工處將依法告發。(文 / 施欣妤•陳薇安)

馬路上北污水的人孔蓋

掀開人孔蓋,可見家戶的橘管和次幹管


參訪行程簡介

每人
每人每天會產生220公升的汙水,大概有110瓶寶特瓶這麼多,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汙水從送進汙水處理廠後,會有怎麼的一段變化吧!
每人迪化汙水處理廠是全台第一大的二級生物汙水處理廠,每日最大處理量是50萬噸,剩下的會送去八里汙水處理廠。而八里汙水處理廠是一級處理廠,處理會排放到大海中,藉由海洋達到稀釋的效果。迪化汙水處理廠採用半地下化的方式,這樣就可以阻隔一些處理過程中會產生的噪音和臭氣。上面的空地還可以蓋一些公園或遊樂設施,達到敦親睦鄰的效果。

110瓶寶特瓶

導覽人員解說污水處理流程

每人汙水先經由抽水站把水抽到汙水處理廠裡,經過細攔汙柵將大型固體物去除,進入到初級沉澱池。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階段—利用生物工法微生物處理,讓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再來是二級沉澱池,將一些汙泥沉澱下來,擷取乾淨的水並去除水中細菌,最後才能放流淡水河。在這些水當中汙水處理廠會取1萬噸的水到砂濾槽,當回收水使用。回收水可以用來沖廁、地面清潔或台階清洗,環保局、公園處和社區民眾都可以經由登記來免費取用這些水。

參觀初級沉澱池

參觀深槽曝氣池

~開蓋的深槽曝氣池

二沉池外觀


每人處理完汙水後,沉澱下來的汙泥便會運送到固體處理大樓。固體處理大樓裡有濃縮機和脫水機,會先經過濃縮之後再脫水,脫水後的汙泥含水率是80%,因為含水率還是很高,所以會再有乾燥系統來將汙泥的含水率降到10%以下,這樣就可以減少清運的費用。汙泥最後會有三種處理方式,第一種是掩埋,第二種是跟垃圾一起焚化,第三種的話就是再利用,和汙泥一起混燒出來,就成了透水磚或是陶器,也有可能往建材的方面發展。不過,汙水處理場還是希望能夠達到零掩埋的目標。

固體處理大樓

脫水後打包的汙泥

透水磚成品

陶器成品

有些有些住戶的後巷會有化糞池,但如果有接汙水處理的管線,就不需要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會被填平,達到後巷美化的作用,讓居民的生活品質更好。


接污水管後,原有的化糞池填平,施工後美化的後巷  (北投巷道)


有些如果不要產生這麼多的汙水,我們就必須從源頭開始節約用水,例如:多用一些省水兼環保的產品、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可以先解凍,不要浪費大量的水來沖洗解凍。洗澡、洗米、洗菜或下雨的水也可以收集起來,用來沖洗地板或做其他的事情。洗澡的時候則要把掉落的頭髮撿起來,廚餘也要倒入垃圾桶,不能和水一起輸送到汙水處理廠,否則大家家裡的管線會堵塞,來到汙水處理廠後,也會造成汙水處理系統的負擔。
浴廁
浴廁用水和洗衣用水占汙水比例的各三分之一,這些汙水會產生40公克的BOD,那BOD代表什麼意義呢?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生物耗氧量,表示汙水被汙染的程度,如果BOD越高,就表示水越髒,讓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需氧量也相對地大,會造成四萬五千公升的水缺氧。
浴廁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懂得愛惜珍貴的水資源,善加利用每一滴水,絕不隨便浪費,才不會到沒水可用的時候才後悔莫及!(文 / 陳潔盈)

自來水

進流水(污水處理前)

放流水(污水處理後)

回收水(可供澆灌、清洗)


參考資料
1.污水處理簡介光碟,迪化污水處理廠提供。

圖片來源
註1.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http://pwd.gov.taipei/ct.asp?xItem=103175298&ctNode=78761&mp=106001

◎橫幅內容:翡翠水庫壩頂。

© 2015∼2016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