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師傅說明派別分類
《照片來源:薪火相傳隊拍攝》 |
台灣的布袋戲,分為南管調、北管調和潮調三大派。大抵以詞腔、樂調、戲路區分。
南管調
源自福建泉州,曲調屬管絃樂曲,亦即南方彈詞,亦稱為「白字詞」。樂器有琵琶、洞簫、橫笛、胡琴、三絃、拍板等。戲路以文戲,動作細膩、腔調宛雅,如白蛇傳,珍珠塔…等,專供文人雅士品娛,較難吸引廣大階層的觀眾。
南管布袋戲團,因受到音樂及曲牌的限制,後場的樂師日漸凋零,年輕一代願意學習的越來越少,其後的戲團,均紛紛改演北管戲。
北管調
源自福建漳州,其調雜含崑曲、戈陽、皮黃、秦腔,屬北方曲調,與南管迴異,故稱「北管」,又叫「亂彈」。北管樂器,除管弦樂器外,雜含鑼鼓方面的打擊樂器,喧嘩熱鬧,適合武戲。劇情偏向行俠仗義、濟弱扶傾、鋤惡除奸的內容,如拆天波樓、包公斬皇叔……等。表演技巧上有許多創新,如對打撕殺,一如真人表演;且加入飛禽走獸,增加了戲劇的趣味性,其最著名的「跳窗」特技,舉如飛簷走壁,縱跳機關樓或是雙方追逐於樓閣上,要讓木偶突地飛起,精確的躍入雕花窗內,恰到好處的撐在演師手上。由於把戲新奇,因此吸引觀眾欣賞,而使南管布袋戲大大沒落。
我們採訪的二水明世界布袋戲(茆明福)即是屬於北管調著名的藝師。
潮調
源自福建漳州,由潮州人傳入。曲調屬高腔調,旋律悠揚,節奏快慢分明,所用的樂器有月琴、三絃、拍板、鼓、鐃、鑼等。戲路大多數演煙粉、靈怪、鐵騎公案、君王將相的故事,如隋唐演義、封神榜……等。
【參考資料】
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drama/掌中乾坤布袋戲數位博物館
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wuga/drama/butai/#台灣布袋戲的派別
圖文資料:2015陽明薪火相傳隊撰寫
|